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研究
【6h】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研究综述

1.1问题的提出

1.2客体关系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历程

1.3主题统觉测验

1.4社会认知和客体关系量表(SCORS)

1.5SCORS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6本研究的基本假设

2调查研究

2.1被试

2.2研究工具

2.3施测过程

2.4编码过程

2.5数据的输入与处理

3研究结果

3.1 SCORS内在一致性信度

3.2 SCORS效度

3.3 TAT故事字数

3.4客体关系的年级性别差异

3.5言语能力、智力与SCORS的相关

4讨论与分析

4.1客体关系的维度及测量方法

4.2 TAT卡片的选择

4.3 SCORS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4.4 SCORS的结构效度

4.5客体关系的年级差异

4.6客体关系的性别差异

4.7言语能力与SCORS的关系

4.8智力与SCORS的关系

5总结

5.1结论

5.2本研究的不足

5.3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分歧的过程。如,对“客体”的重要性、意义和功能的理解,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在什么是内部(internal)的、什么是外部(external)的、这两者之间关系以及“客体关系”维度这些基本的概念方面,研究界还存在着较大争议。这其中“客体关系”维度的争议又是最根本的,其它的均在此基础上产生。有研究者认为客体关系仅是单维度,从不成熟到成熟,也有研究者认为客体关系不仅在水平上存在差异,而且在维度上也存在差异。 基于此,本研究对青少年的客体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随机抽取了南京某学校初一和高一两个班级,共124名学生进行了主题统觉测验的施测,其中初一学生64名,高一学生60名,男生62名,女生62名。对收集到的主题统觉测验故事,本人利用Westen的社会认知和客体关系编码系统(SCORS)进行了编码。 SCORS是建立在主题统觉测验(TAT)基础上的客体关系评估工具。该测验针对TAT的故事内容,从认知和情感两维度进行编码。认知维度用于评估表征的复杂性和事件归因能力:情感维度则用于评估情感的基石和情感在关系和道德上的付出能力。 结果表明:①建立在TAT基础上的SCORS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②SCORS测评的并非是言语能力,而是社会认知和客体关系;③客体关系的认知维度而非情感维度与智力存在一定的关系;④青少年的客体关系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初一学生的表征正处于复杂化、多侧面化发展阶段;情感基石上较为积极,认为人基本都是好心肠的;情感付出上慢慢跳出自我中心,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有所付出;归因上能基本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但不能作出复杂的情景归因。高一学生在表征上能从内在精神角度看待他人;情感基石上略有些消极;情感付出上能在人际关系中常规付出,同感他人,但还未能忠诚于关系;归因上能基本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