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博弈分析
【6h】

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博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对象、问题与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研究

二、关于我国助学贷款的研究

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现状

一、中西方诚信的内涵

二、对大学生问卷调查的说明

三、大学生对于诚信观的总体认识

四、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的分析

五、国家助学贷款中学生、高校、银行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

六、关于诚信教育的相关分析

七、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总体认识

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论的概念

二、为何用博弈

三、社会环境中受助学生的博弈分析

四、客观环境中受助学生的博弈分析

五、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博弈分析

六、学校与银行的博弈分析

第六章 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环境

二、改善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制度设计

三、改善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非制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确认了在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下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普遍存在。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给他们本人的信用记录造成了不良影响,更妨碍了其他需要贷款学生的正当权益。 现实的存在必然有其内部根源。本文在研究大学生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以学生、学校、银行、社会完全了解对方的策略空间为前提,将博弈限定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从静态与动态博弈两个角度,利用囚徒困境模型以标准式、扩展式对国家助学贷款这一特定环境下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存在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大学生与社会诚信环境之间是一种动态博弈,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是大学生选择诚信缺失的外在原因;其二、就业率低,家庭极度贫困是造成大学生失信的客观原因,利用“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静态博弈,学生与银行之间的动态博弈;其三、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失信现状是造成他们在助学贷款中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其四、国家助学贷款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工具理性过分张扬与价值理性产生冲突成为学生避免诚信缺失的一块绊脚石。 鉴于此,本文利用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结合的方法,就博弈的均衡结果从制度环境建设、制度建设、非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改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提高贷款中大学生的诚信。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第一、努力建设诚信的社会环境;第二、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三、建立遍及全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加强法律保障体系。本文在此制度环境的背景下,借鉴国外的助学贷款经验提出新的制度设计:明确贷款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指明与大学生诚信有关的利益主体;延长还款期限,采取更为灵活的还款方式减轻客观环境对于学生的压力;增强银行和学校的合作,促进贷款发展,确保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从源头上降低违约的可能性。在非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加强高校诚信道德教育建设,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自觉;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将贷款学生的诚信缺失抑制于萌芽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