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州河上游河岸缓冲带植被模式的研究
【6h】

苏州河上游河岸缓冲带植被模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研究进展

1.2.2国内研究进展

1.3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和特点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内容

1.3.3研究特点

2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地概况

2.1.1样点选择

2.1.2苏州河上游各样点概况

2.1.3东风港试验地概况

2.2研究方法

2.2.1植被研究方法

2.2.2景观研究方法

2.2.3草地研究方法

2.2.4河岸缓冲带植被评价指标体系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群落结构的研究

3.2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3.3景观格局的研究

3.4草地生态功能的研究

3.4.1不同样带土壤理化指标分析

3.4.2不同草地植物根系指标分析

3.4.3不同样带土壤动物指标分析

4研究结论及建议

4.1研究结论

4.1.1苏州河上游植被分布状况总结及分析

4.1.2各样点植被模式的综合评分

4.1.3东风港试验地研究结论

4.2建议

4.2.1河岸缓冲带构建的建议

4.2.2关于苏州河上游河岸缓冲带的模式建议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主要参与项目情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水体周边植被缓冲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苏州河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其河岸植被带的原始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日前关于如何保护和恢复河岸植被带的途径和模式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工作陆续展开。 针对上海苏州河上游郊区河段的河岸缓冲带应当如何构建和恢复,在青浦区华新镇东风港流域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包括植被的选择和种植,模式设计,指标试验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东风港的植被配置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到苏州河上游流域,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植物配搭的模式和缓冲带的植被结构,在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上具有更高的适宜性和应用性,都尚需要论证。 本文通过航片预判与资料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了苏州河上游赵屯、白鹤、安亭汽车城、东风港上游、黄渡、华江公路、江临新路和丰华公路等河段的植被带设置样点,充分调查和分析各样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植物区系分析;并在每个样点按照植被外貌设置必要样带,统计植物多度、盖度级、频度、平均高度等指标,评价各样点植物群落结构;引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J等指数评估各样点植物多样性,并调查分析包括植被景观的组成、结构、景观多样性、生境破碎化、景观美学性等多重景观参数,综合评价河岸带的景观适宜性。 论文还从植被指标、景观指标和其他指标三个方面设置综合指标体系,对每个样点进行分数评估和等级评判。结果表明,综合评比为Ⅰ级的河岸带为人造绿地和滨岸景观地江临新路和丰华公路样点,其植物群落结构稳定、物种类型多样,景观效应突出,具有较好的缓冲带植被综合功能;综合评比为Ⅱ级的样点包括赵屯、白鹤、东风港上游和华江公路样点,其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植被类型相对丰富;综合评比为Ⅲ级的样点包括安亭汽车城和黄渡样点,其中前者为自然生长河岸带,因为缺少人工管护,多为杂草随机生长,故虽能给本地种的选择和植被模式配搭提供一些依据,但综合得分较低;而后者为绿化长廊,植物品种总数相对较少,植物带宽度较小,但群落结构较好,也是调查中唯一有丰富草本植物覆盖的人工河岸样点。论文还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并结合航片资料,分析并描绘了苏州河上游河岸带的用地类型全貌,并对东风港试验地的草地研究和植被模式探索进行了总体性评价。 最后,根据调查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河岸缓冲带构建和恢复的建议,包括植物物种的选择、搭配,缓冲带宽度的确定,缓冲带建成后的养护管理等,并结合各种实地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分析以及东风港试验地已经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经验总结,提出苏州河上游郊区河岸带植被构建的综合建议和预想方案,包括靠近农田的自然河岸带、靠近公路的人工河岸带和景观地人工河岸带三种不同河岸带类型下的植被模式设计原则和物种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