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6h】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长三角的界定

第三节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研究进展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二、地方政府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作用研究

三、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研究

第四节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理论

第二节经济区位理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

二、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三、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二、区域平衡发展理论

三、区域非平衡发展理论

四、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节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新增长理论

二、区域创新理论

三、区域产业集群理论

第五节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一、增长极模式

二、点轴模式

三、网络开发模式

第六节区域经济关系理论

一、绝对成本学说

二、比较成本学说

三、要素禀赋理论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七节梯度转移理论

第八节都市圈理论

一、都市圈的一般概念

二、都市圈理论简述

第九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一、西方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概述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及基本思路

第十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及启示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范例

一、欧盟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合组织

四、珠江三角洲

第二节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三角的启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渐进过程

二、建立具有一定权威的区域性组织机构

三、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

四、构建有限权能政府,平衡都市集权与地方自治关系

第三节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三角的启示

一、CEPA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二、港深都会制度合作对长三角的启示

第四章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历史渊源

二、鸦片战争后新兴工商业城市群形成和发展阶段

三、计划经济时期地区发展失衡和城市功能趋同阶段

四、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地方领导人定期会晤磋商制度已基本形成

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三、社会各界的众多交流合作活动相继展开

四、城市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市场融合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五、城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六、申办世博会成功产生区域联动效应

第三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

一、长三角地区互为依存、联动发展的深厚历史基础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

三、经济全球化浪潮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江浙沪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政府领导观念的重大转变

五、长三角自身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第五章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体制和制度问题

二、区域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问题

三、区域城市功能定位与城市个性塑造问题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问题

五、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分工与配套衔接问题

六、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七、区域中心城市上海的能级提升问题

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一、区域管理协调主体缺失造成区域整体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矛盾

二、区域性法律法规缺失造成区域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

三、四大机制缺失导致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与瓶颈制约的矛盾

第六章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

第一节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四方面关系

一、厘清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二、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关系

三、厘清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

四、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第二节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

一、明确制度变迁主体,建立区域协调机构

二、建立地区政策框架下的法律体系

三、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

第三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形成区域整体架构

二、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培育区域统一市场

四、协调机构,创新机制,提供区域一体化制度保障

五、多元主体,跨界合作,实现跨行政区公共服务

第四节促进区域公共品资源的制度化合作

一、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科学利用和保护流域水资源

二、发挥区域民航部门管理职能,合理建设配置机场资源

三、推进港口错位竞争、合作共赢,实现区域港口群一体化

四、开展跨行政区划的公路规划,建成统一畅通的区域公路网

五、实行区域铁路网的统一规划管理,构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六、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七、推进区域信息化合作,构建区域通信一体化网络

八、加强区域防灾减灾工程的区域协作与配套衔接

第五节政府主导推进区域内城市跨界发展

一、城市跨界发展模式

二、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发展过程

三、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发展的特点

四、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增长实践的经验借鉴

第六节积极培育非政府性跨地区合作组织

一、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二、非政府组织在协调长三角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加强社会协调力量,鼓励建立非政府性跨地区协调组织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体现在国家内部的区域竞争层面上。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首位经济核心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内各省市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江三角洲具有完善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日益成熟的区域合作机制、政策和思想观念等软件条件。 本文总结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长三角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已形成一定制度,城市间、企业间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城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世博会的联动效应也将有力推动长三角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体化进程,诸如: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导致恶性竞争,产业升级受到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区域创新体系面临瓶颈等。 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针对当前阻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进行研究,提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需要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正确处理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的关系、相关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问题。 为保证制度性组织机构行使权力,区域内各省市可通过让渡部分权力,由区域协调机构统一调控。并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使一体化不断地向更高的形式发展。在中央政府协调下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加强区内协调和区外合作与发展。同时,通过建立以产业、资源和地域为特征的区域协调发展基金或者通过制定区域政策所进行的利益协调,避开分割市场的行政地域边界,通过共同权力干预资源配置,进行全局和整体整合。并完善在国家以产业为特征的地区政策框架下的规范性法律法规。 转变政府职能,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主要职责是在市场失灵的公共产品和基础产业等非竞争部门直接投资和规划,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涉及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领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协调,并强化中央派驻长三角的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内城市跨界发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区域经济功能,解决城市土地、港口等资源紧缺的瓶颈。同时,积极培育非政府性的跨地区合作组织,加强社会协调力量,鼓励建立各类半官方和民间跨地区协调组织,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