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职业现状的调查表达式
【6h】

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职业现状的调查表达式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健身俱乐部的定义

(二)私人教练的定义

(三)私人教练的职业特点

二、私人教练职业发展的背景

(一)私人教练职业发展的经济背景

(二)私人教练职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三)私人教练职业发展的医学背景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私人教练职业研究现状

(二)国外私人教练职业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私人教练基本情况

(二)私人教练职业能力现状

(三)私人教练生存现状

(四)私人教练服务现状

四、分析与讨论

(一)私人教练行业仍以男性为主导,从业人员学历虽大幅提高,但专业背景复杂,普遍不对口

(二)“陪考一体化”的职业资质认证模式导致私人教练职业认证率虚高

(三)对销售业绩的苛求导致部分教练职业技能发展失衡

(四)私人教练的服务意识普遍偏低,且对待私教会员和普通会员的服务态度相差明显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日俱增,私人教练作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王牌产品,迅速成为市场的焦点。然而,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私人教练没有现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成熟模式,产业的发展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大大影响了其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因此,对私人教练的职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既可以为现实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又可以为理论建设工作提供第一手数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总结、对比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私人教练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得出:
   1、私人教练从业人员性别比例失调,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缺少系统培训,从业经验普遍不足。
   2、“陪考一体化”的职业资质认证机构提供的培训无法保证证书的含金量,导致私人教练的职业认证率虚高。
   3、国家尚未制定私人教练的职业标准和配套的管理体制,也缺少相应激励这一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政府的引导和规范,私人教练职业还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然发展状态。
   4、部分私人教练对于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缺乏深刻认识,片面追求成单率,甚至不惜牺牲职业素养,而健身俱乐部对此缺乏监管,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5、目前大陆的私人教练普遍依附于俱乐部,缺乏职业独立性,在对会员的服务中,功利心太重,服务质量偏低,难以达到私人服务的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