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政经相互关系之研究
【6h】

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政经相互关系之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东亚邻国有着久远的往来关系。在近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最初二十年间曾出现往来断层,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两国才再次走上邦交正常化的道路。回顾两国关系近40年的发展轨迹,作为众多国家间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可谓经历了一波三折。
   1972年至1979年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初期阶段,中日两国在政治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尤其是日本方面作为推动邦交正常化的主动方在这一时期积极与中方展开沟通,形成了日后少有的政治关系蜜月期。借助于政治层面上的良好关系两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首次出现了较为重大的摩擦事件,至今仍然困扰着两国关系发展的参拜靖国神社和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都起源于该时期。在经济关系上,这一时期中方出于对过热经济可能破坏国内计划经济的平衡发展而对中国贸易进出口进行限制。尽管两国间摩擦在该十年间较上一阶段有所增加,但由于总体上两国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因此在此磨合期间同样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成长。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中日两国的政经关系开始了90年代的蓬勃发展。在20世纪最后的十年间,中方总书记江泽民访日以及日本天皇皇后访华都为两国关系打开了政治新局面。与此同时,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在贸易与投资双管齐下的作用中进入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但是随着中国再次宏观调控过热经济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两国经济合作在最后数年间有所回落。
   跨入21世纪的中日两国政经关系前景却扑朔迷离。2001年至2005年的小泉内阁时期,中日两国政治关系曾一度陷入困境,而与此相对的经济关系却由于中国入世而再一次出现了扩张。对于这种现象学界普遍定义其为“政经分离”或“政冷经热”现象。而随着小泉下课,日本政坛进入混乱时期,在2006年至2011年间日本先后经历了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以及菅直人五任首相。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的下滑迹象显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展望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日政经关系,本文将立足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政经关系时间序列的梳理,从中总结出不同阶段中两国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机制,以便日后建立中日政经关系影响机制模型提供先期的研究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