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OⅡ全基因的差翅亚目分子系统学研究(昆虫纲:蜻蜓目)
【6h】

基于COⅡ全基因的差翅亚目分子系统学研究(昆虫纲:蜻蜓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部分分类学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基于COⅡ全基因的中国差翅亚目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昆虫纲:蜻蜒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设计蜻蜒目昆虫线粒体DNA的COII(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全基因特异性引物,首先获得蜻科(Libellulidae)15属19种及春蜓科(Gomphidae)戴春蜒属双角戴春蜒(Davidiusbicornutus)1种共20条COII全序列。以双角戴春蜒作为外群,采用CluxtalXl.8、ContigExpress、MEGA2.1、PHYLIP3.6a以及MrBayesV3.0等生物学软件及简约法和最大似自然法等对其进行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建树时同时选取了Genbank中蜻科仅有的两条COII序列(也是全序列)作为对照,即15属21种的系统发育树)。为了弄清差翅亚目(Anisoptera)科级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又测得蜒科(Aeshinidae)、大蜒科(Cordulegastridae)和伪蜻科(Corduliidae)各一条全序列,以束翅亚目(Zygoptera)蟌科(Coenagrionidae)的城市斑蟌(Pseudagrioncivicum)作为外群,建立起差翅亚目5科8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如下: 1)差翅亚目昆虫COII基因的全序列,其碱基组成存在明显的偏向性。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36.3%、32.3%、15.1%和16.4%。A+T含量为68.5%,这一数值说明蜻蜒目在昆虫纲中是个比较原始的类群。 2)TS/TV为0.7,颠换数略高于转换数。密码子第三位点的替换最多,简约信息位点集中于这一位点;第二位点最为保守,简约信息位点少。第三位点的替换多为同义替换,并不导致氨基酸的替换。转换的发生以T与C之间为主,颠换以T与A之间为主。 3)688bp的全序列编码229个氨基酸,均由20种氨基酸组成。每条序列均含有两个含半胱氨酸(Cys)。氨基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偏向性:其中亮氨酸(Leu)与异亮氨酸(Ile)的含量最高,而半胱氨酸只有0.87%的含量。 4)对COII基因在系统发育重建中的有效性讨论,结果显示:COII基因不能很好解决近缘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适合于解决属下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 5)采用NJ、MP及BI3种方法重建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建树方法能够得到较为一致的系统发育结果,对主要分支的支持度较为一致,但贝叶斯法对分支的支持度较其他方法高,而且在分类单元较多时计算速度较MP法快。 6)将大黄赤蜻从赤蜻属移到红蜻属,改名大黄蜻蜒:Sympetrumuniforme→Crocothemisuniforme 7)建议将褐蜻亚科(Trithemistinae)的褐蜻属(Trithemis)移到到赤蜻亚科(Sympetrinae),玉带蜻属(Pseudothemis)移到斜痣蜻亚科(Trameinae);建议将曲缘蜻亚科(Palpopleurinae)的曲缘蜻属(Palpopleura)移到赤蜻亚科;完全支持蜻亚科(Libellulinae)的分类系统。 8)不支持将大蜻亚科(Macrominae)上升为科的观点;支持将蜒科和大蜒科归入蜒总科(Aeshnoidea),而将春蜒科上升为总科的观点。差翅亚目这5科之间的进化关系为:(春蜒科,(大蜒科,(蜒科,(伪蜻科,蜻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