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研究——以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为例
【6h】

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研究——以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的理论基础

1.3.2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1.4对前人研究的评价

1.5自己可能的创新点

1.6研究方法

2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

2.1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

2.2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2.3公共财政支农的内涵

2.4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

2.4.1概念的界定

2.4.2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

2.5本章小结

3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

3.1现阶段陕西省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基本状况

3.2基于C-L Model分析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

3.3 工 业反哺农业条件下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偏低

3.4陕西财政农业支出增长速度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速度

3.5本章小结

4陕西省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

4.1样本数据和分析方法

4.1.1样本数据

4.1.2分析方法

4.1.3协整理论定义及意义

4.2 经济计量及结果分析

4.2.1检验各变量序列的平稳性

4.2.2检验同阶单整变量序列之间的协整性

4.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3计量模型的结论及意义

4.4本章小结

5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模式的选择

5.1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公共支出理论

5.1.1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

5.1.2政府与市场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行为

5.2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划分农村基础设施

5.3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模式的具体应用

5.4本章小结

6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制度分析

6.1财政支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

6.1.1基础设施的城乡二元供给制度

6.1.2二元财政支出制度的不公平性

6.2农村基础设施的制度外财政供给

6.2.1长期以来农民负担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制度外供给成本

6.2.2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紧约束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困难

6.3多层次公共产品制度下,各级政府农村基础设施财政供给的缺位

6.4公平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欠缺

6.5本章小结

7有效供给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财政政策

7.1增加政府的财政农业支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2有重点、分阶段增加农村基础设施供给

7.3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模式的选择

7.4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前提。长期以来,受“轻农村、重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2004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866.5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3.6%)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中央政府在2005年初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因此在宏观背景条件下,研究如何有效供给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农村公共产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公共财政理论模式来构造分析框架,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为例,从供给现状,经济效应,供给模式以及财政制度安排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供给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问题。在具体行文过程中,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理论框架。第三部分主要通过C-L Model实证分析了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现状,再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条件下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的偏低和陕西财政农业支出增长速度弱于财政收入、支出增长速度的数据分析,得出基本的判断即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尽管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由于政府投资支出的不足导致供给的缺少。文章第四部分在目前陕西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存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运用时间序列的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现有的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产出弹性,以及在农业生产增长中存在着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有效的增加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必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增加供给,充分优化配置稀缺的财政资源,文章的第五部分、第六部分主要通过公共财政的理论来探求解决对策。在第五部分中主要运用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理论来讨论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划定公共支出的范围应以公共产品的性质为衡量标准,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公共财政的支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准公共产品性质的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就可以在政府财政的引导下,利用市场来增加有效供给。因此,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应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辅助的模式。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供给的财政制度,城乡二元非均衡的基础设施供给制度违背了公共财政支出公平性的特征,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制度外供给成本,多层次的公共产品理论制度下,各级政府的财政供给缺位,同时公平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最后在第七部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的理论,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树立公共财政观念,建立城乡协调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增加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有重点、分阶段增加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公共财政框架下,选择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的供给模式;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