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缺失下的中国证券投资者情绪的监管改进
【6h】

制度缺失下的中国证券投资者情绪的监管改进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本文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3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3.1噪声交易概念及相关模型

1.3.2过度反应概念及相关模型

1.3.3处置效应的形成机制

1.3.4羊群行为的形成机制

1.3.5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

1.3.6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

1.3.7金融监管的权衡理论

1.3.8金融监管的法律理论

第2章基于中国投资者情绪的理论模型

2.1行为金融学与投资者情绪假说

2.2模型假设

2.3静态模型

2.4模型动态演化

2.5投资者情绪行为金融学的分析

2.5.1行为金融学理论

2.5.2中国投资者行为金融学的实证检验

第3章制度缺失下的影响中国投资者行为的因素分析

3.1中国证券市场收益率波动与分布的实证检验

3.2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3.2.1证券市场制度缺失是生成投机行为的主根源

3.2.2证券市场制度缺失形成的内生机制

3.2.3证券市场制度不完善的影响因素

3.3文化和习俗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3.3.1传统文化中理性的缺失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3.3.2传统文化下的科技思维影响投资者的理念

3.3.3以政体为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第4章基于中国投资者行为的监管改进

4.1证券监管的概念

4.2证券监管的理论依据

4.2.1从“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认识突破

4.2.2证券市场的高风险和公共产品特性决定其存在着较强的负外部性

4.2.3证券市场的信用体系脆弱性

4.2.4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

4.3证券监管模型

4.4完善证券市场投资行为的监管改进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作为证券投资理论发展的两条主线,投资学派和投机学派的理论分野主要在于是否承认投资者的行为理性与市场是否存在受情绪影响的噪声交易等有限理性行为。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的行为金融学在发展投机学派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投资学派的成果,从而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因其对投资者行为分析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标准金融理论中,噪声交易不会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因为有效市场假说中的噪声只是一个均值为零的随机扰动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价格会趋近于内在价值,噪声会逐渐消失,同时非理性交易者会在市场选择机制中遭到理性交易者的套利而退出市场,最终由理性交易者主导市场。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异常现象和投资者情绪的非理性实验均证实非理性交易者的行为可以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以投资者有限理性为前提假设的噪声交易理论被引入到金融市场中来。我国学者近年来开始也引进西方行为金融理论,并用于对中国证券市场现象的实证分析。而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兼具新兴市场和转轨经济的双重特点,因此完全照搬西方理论进行分析有失偏颇。 有鉴于此,本文将行为金融理论与制度经济学、博弈理论等结合起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指导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并且突破了我国学者以前偏于实证研究的局限,系统研究了我国投资者在制度变迁下的过度投机等特有投资行为。研究结论表明:一是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投机行为,其一方面表现为世界证券市场共有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为我国投资者在政策市和庄股市下特有的投机行为;二是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是由于投资者的情感、认知、社会心理偏差等内在原因和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失等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产物;三是投机行为研究为证券市场监管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