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资中小企业进入上海经济圈的商务信息渠道分析
【6h】

外资中小企业进入上海经济圈的商务信息渠道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选题及研究思路

1.2目的

2定义及外资中小企业在华投资所面临挑战

2.1外资中小企业的定义

2.1.1欧洲中小企业的定义

2.1.2美国中小企业的定义

2.1.3日本中小企业的定义

2.1.4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

2.2上海经济圈的定义

2.3商务信息的定义及重要性

2.4外资中小企业在华所面临的挑战-普遍情况

3中国市场的进入模式及所要求的商务信息

3.1中国市场的进入模式

3.1.1出口/代理

3.1.2契约型合资/特许经营/许可证

3.1.3产权合资

3.1.4完全独资的子公司

3.2其他信息问题

3.3已有在华投资企业的进入模式

4外资中小企业进入的信息获取类型和常用信息源

4.1对未知的恐惧

4.2外资中小企业的信息获取类型和信息源

4.2.1信息获取类型

4.2.2信息源的援助类型

4.3外资中小企业的常用信息源

4.4信息对外资中小企业影响的例证

4.5小结

5进入上海经济圈获取商务信息的渠道分析

5.1各国驻上海领事馆

5.2上海、苏州及无锡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5.3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

5.3.1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六园)

5.3.2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5.3.3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

5.4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获取

5.4.1中国商务信息资源网站

5.4.2上海商务信息资源网站

5.4.3苏州商务信息资源网站

5.4.4无锡商务信息资源网站

5.5供应链信息资源的获取

5.6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

5.6.1台湾的产业网络

5.6.2非正式关系网络

5.6.3基于非正式网络的信息传递

6飞创(苏州)电讯产品有限公司进入中国的信息渠道

6.1进入中国的模式和发展战略

6.2英国和芬兰驻华领事馆

6.3产业链的客户端信息源

6.4实地调查

6.5社会网络信息源

7反思:改善为外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建议

7.1外资中小企业在华投资现状分析

7.2国际经验借鉴

7.3改善为外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建议

7.4小结

附录1:各国驻上海领事馆联络清单(5.1节)

附录2:上海各招商中心联络单(5.3.1节)

参考文献

后 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从1990年前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增长率持续多年维持在7﹪~8﹪之间,成为东亚和世界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状况下的一支独秀,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消费人口,巨大市场潜力的高速成长市场,各国企业纷纷在华投资或加大对华贸易.而致力于中国市场竞争取胜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首要追求目标.目前国际跨国公司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大陆设立办事机构或投资,带动了全球制造业向大陆这个巨大市场的聚集.为保证作出正确有效的投资决策,投资公司需要对与商业有关的各种法规(登记,执照,税收)有充分的认识,并要对商业环境、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环境等等有准确的把握及考虑供应链环节和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和能源供应)的有效性.相比大型企业在全球拥有自己的营销或经营网络,拥有丰富的资本,可用于购买国际市场的资产来降低交易成本和相关的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来为其战略发展出谋献策.中小企业却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在开发中国市场时处于劣势,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对中国国情的不理解而裹足不前,或者因遭遇挫折而心灰意冷.该论文以外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外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各种进入中国市场模式所需的商务信息;及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信息障碍;并分析中小企业进入的信息获取类型和常用信息源.再分析在上海及周边城市外资中小企业获取商务信息的渠道,并以一外资小企业为实例说明如何利用各信息渠道寻找有效商务信息资源,最后提出几点关于如何能更有效为中小外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的建议.该论文希望通过分析外资中小企业进入上海经济圈的各种商务信息渠道来帮助各信息渠道改善服务,从而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并可作为中国中小企业进入外国市场寻找渠道获得商务信息的借鉴和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