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等离子体浸没注入对Ta薄膜的改性及Cu/Ta-X/SiO体系失效机理的研究
【6h】

等离子体浸没注入对Ta薄膜的改性及Cu/Ta-X/SiO体系失效机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引言

1.1集成电路中互连工艺发展的趋势和现存问题

1.1.1集成电路发展简述

1.1.2互连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

1.2铜互连工艺的优势及现存问题

1.2.1铜互连工艺的发展

1.2.2铜互连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3阻挡层

1.3.1阻挡层的性能要求

1.3.2阻挡层的分类

1.3.3金属Ta的性质

1.3.4阻挡层制备工艺

1.4等离子体浸没注入工艺

1.5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其意义

第二章实验原理

2.1薄膜的制备

2.1.1磁控溅射工艺

2.1.2自离化等离子体物理气相淀积

2.1.3等离子体浸没注入

2.2样品组分结构分析方法

2.2.1扫描电子显微镜

2.2.2透射电子显微镜

2.2.3聚焦离子束

2.2.4 X射线衍射

2.2.5俄歇电子能谱

2.3本课题的实验方案

第三章等离子体浸没注入N+对Ta阻挡层的影响

3.1相关文献回顾

3.1.1Cu/Ta系统的热稳定性

3.1.2离子注入对阻挡层材料的改性

3.2样品设计及制备

3.2.1薄膜淀积

3.2.2等离子体浸没注入

3.2.3磁控溅射及退火

3.3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样品表面形貌的观察

3.3.2元素的深度分布分析

3.3.3样品界面与微结构

3.4小结

第四章等离子体浸没注入C+对Ta阻挡性能的影响

4.1相关文献回顾

4.2样品设计与制备

4.2.1薄膜淀积

4.2.2等离子体浸没注入

4.2.3磁控溅射与退火

4.3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样品表面形貌观察

4.3.2Cu/Ta-C/SiO2体系元素深度分布

4.3.3界面与微结构观察

4.4小结

第五章Cu在Ta基阻挡层中的扩散动力学研究

5.1相关文献回顾

5.1.1Cu在Si中的快速扩散

5.1.2Cu在Ta基阻挡层中的扩散

5.2确定扩散系数的实验方法

5.3多晶薄膜中的扩散动力学模型及其解析

5.3.1晶粒间界的扩散动力学模型

5.3.2本实验中Cu在Ta基阻挡层中适用的扩散模型

5.3.3B类扩散模型的解析

5.3.4扩散激活能

5.3.5对AES测得的浓度分布数据的处理

5.4计算结果及讨论

5.4.1Cu在未经注入的Ta中的扩散系数及激活能

5.4.2Cu在a剂量PⅢN+处理后的Ta中的扩散系数及激活能

5.4.3Cu在b剂量PⅢN+处理后的Ta中的扩散系数及激活能

5.4.4Cu在c剂量PⅢN+处理后的Ta中的扩散系数及激活能

5.4.5Cu在PⅢ C+处理后的Ta中的扩散系数及激活能

5.4.6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5.5小结

第六章O、N和C对Ta的晶粒间界稳定性的影响

6.1非金属杂质在晶粒间界中的能量学问题

6.2O、N、C在Ta晶粒间界中的嵌入能

6.3O、N、C在Ta中引起的晶界弛豫

6.4晶粒间界的稳定性

6.5小结

第七章Cu/Ta-X/SiO2体系电迁移性质的ANSYS有限元分析

7.1相关文献回顾

7.1.1Cu电迁移激活能

7.1.2电热效应和电流聚集效应对电迁移的影响

7.2大电流下Cu导线的温度分布以及热失配应力研究

7.2.1电热效应的2D解析模型

7.2.2电热效应的有限元模型

7.2.3有限元计算结构和解析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7.3电流聚集效应对电迁移的影响

7.3.1经典电迁移驱动力理论

7.3.2质流输运方程

7.3.3电流密度分布和电流聚集效应

7.4小结

第八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文章

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物理气相淀积在SiO2上制备的Cu(200nm)/Ta(25nm)/SiO2体系中Cu热扩散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用等离子体浸没注入(PⅢ)N+和C+对Ta进行改性和研究,并对该系统电迁移性质进行了ANSYS模拟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多晶Ta的晶粒间界是Cu和O原子穿过Ta扩散入衬底的主要渠道,O是Cu加快扩散的促媒。N离子和C离子的PⅢ能填塞Ta的晶粒间界,阻断Cu和O的扩散。通过比较注入前后的Cu/Ta/SiO2体系在500℃-800℃退火后,表面形貌、元素深度分布、界面微结构和物相等方面的不同,发现经N+和C+PⅢ后的Ta对Cu的阻挡效果明显提高。在N+PⅢ中1016m-2剂量的注入效果最佳,而注入剂量太大反而会造成结构损伤。据Krasko等人对晶界嵌入能的计算,C和N在Ta中的嵌入能低于O,因此能稳定占据晶界而排斥O,从而进一步提高阻挡效果。观察显示,C+PⅢ后的Ta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非晶化,这种无定形结构也能有效阻挡Cu的扩散。HarrisonB类扩散动力学模型、Whipple解析方法和LeClaire简化公式被运用于计算Cu在Ta基阻挡层中的扩散系数和晶粒间界扩散激活能,进一步证实离子注入Ta的改性效果。这种晶粒间界扩散和晶格扩散耦合的解析模型修正了Junji,Imahori等人用晶格扩散公式来计算晶界扩散系数的不足。计算结果给出了Cu在Ta基薄膜中扩散激活能随注入剂量和注入离子种类变化的规律。计算了导线中电流密度分布,发现在电流聚集效应的情况下,电迁移并非只和传统意义上的“电子风”相关,而是受到“电子风”和电流密度梯度的共同作用所产生。模拟结果与K.N.Tu提出的理论完全吻合,并能够很好解释在电流密度很小处出现电迁移失效的实验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