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点—轴”型模式优化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6h】

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点—轴”型模式优化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方法

1.3概念界定与辨析

1.4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

2.1综述

2.2国外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

2.3国内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基础

3.1整体论与系统论

3.2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

3.3可持续发展理论

3.4地域空间分异规律

第四章区域生态旅游空间布局及“点-轴”型优化模式

4.1区域生态旅游空间布局

4.2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的“点-轴”型模式

4.2.1理论提出的基础及基本要点

4.2.2“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

4.2.3“点-轴”理论和模式对于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第五章金华市生态旅游空间组织及布局的内容与方法

5.1金华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2金华市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金华市生态旅游现状分析

5.3.1金华市重要生态保护区现状

5.3.2金华市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5.4金华市生态旅游空间“点-轴”模式的布局

5.4.1金华市生态旅游空间结构区划

5.4.2金华市生态旅游线路设计

5.4.3金华市生态旅游空间“点-轴”模式优化措施

第六章结语

6.1结论

6.3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表

附表1金华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统计表

附表2金华市生态旅游资源等级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在空间关系上,内部主要表现为生态旅游资源各组成单体之间的替代效应、屏蔽效应、集聚效应。而对外通过不同生态旅游资源群的有序组合,则表现为它们之间的互补效应。其中替代效应和屏蔽效应是生态旅游资源内部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属于资源个体关系的范畴,而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则体现了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群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表现出的放大效应,属于群体关系的范畴。  “点-轴系统”模式发展和开发可以顺应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在空间上集聚成点、发挥集聚效果的客观要求。然而,“点-轴”只是区域生态旅游空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空间特征,实际上只是一种过渡模式,需要运用科学的原则来对区域生态旅游系统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优化生态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在各种不同地域范围内,当确定了合理的生态旅游业、交通业及经济活动与区域性基础设施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区域经济有明确统一的地域开发方向,有利于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果和管理组织水平。本论文提出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这一研究课题,致力于运用生态学以及相关调控原理促进区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生态旅游系统功能最优,即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本论文在总结以往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相关领域的研究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是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在研究中通过引入生态学及相关理论和思路,以模式分析为方法,提出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生态旅游空间的“点一轴”型模式;最后针对实例,通过对其生态旅游空间结构态势的调查分析,提出针对实例的生态旅游空间的“点-轴”型模式优化对策:在认识生态旅游地空间关系规律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各种规划和管理手段,通过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城市空间与生态旅游空间的融合、建立有效的旅游交通系统和加强旅游产业各部门、各行业的分工协作与联系的措施,协调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