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崇理到趋情——晚明儒学与美学变化之关系
【6h】

崇理到趋情——晚明儒学与美学变化之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情范畴从儒学进入美学的可能性

第一节儒学经典中的“情”范畴

第二节美学经典中的“情”范畴

第二章情范畴进入美学的儒学史背景

第一节宋明理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内在矛盾

第二节晚明儒学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三节儒学核心价值的颠覆及其美学影响

第三章晚明美学情论的两种表现形态

第一节理生于情:美学批判的第一步

第二节以情反理:美学批判的第二步

结语走向现代的美学情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情”范畴如何从边缘走向核心的问题。“情”范畴是经过自身含义和地位在理学中的变化来实现其在美学中的变化的。为了讲明白这个基本观点,文章围绕“一个范畴”、“两个关系”展开讨论:一个范畴就是“情”,两个关系指的是晚明儒学和美学的之间关系,“情”范畴和“理”范畴之间的关系;当哲学中处在“理”“欲”之间、同时具备美学品格的“情”范畴遭遇晚明这段从“理”在“欲”外到“理”在“欲”中进行价值转换的特殊儒学史的时候,“情”范畴便堂而皇之地从美学范畴体系的边缘走进中心。这一特殊的背景决定了“情”范畴这种地位的变化必然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情”和“理”之间的关系,从李贽到冯梦龙的晚明士人以不同的理论主张表达了相同的美学诉求:抑理重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