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动人口国民待遇之辩——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研究
【6h】

流动人口国民待遇之辩——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 言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流动人口在城市经济体系中遭遇不平等对待

第三节: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理论综述

第一节:刘易斯模式

第二节:拉里斯一费景汉模式

第三节:乔根森的理论模型

第四节:托达罗模型

第五节: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以上海的为例

第一节:外来劳动力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及现状

一、外来人口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二、外来人口为提高上海GDP和财政收入做出贡献

三、外来人口的消费支出带来的扩大市场及其乘数影响

四、外来人口工资收入普偏偏低

五、外来人口在上海的居留时间越来越长,家庭户的迁移模式增多,但是无法获得身份确认

第二节:政策社会效应的量化研究

一、开放劳动力市场可能吸引的流动人口数目超过市场的承受,导致低端劳动力市场的恶性竞争

二、提高外来人口的实际收入,增加了相关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从短期来看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同时福利待遇的提升,也增加本地财政的负担

三、上海既有的产业政策导向既无能力建成一个完全由高新技术产业构成的城市,也无法打破一个由消费链构成的可排除传统服务业的社会结构,所以对相对较低层次的劳动力的需求在增长。

第四部分: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结论

一、外来人口的国民待遇政策会给城市带来发展负担

二、国民待遇政策扭曲了劳动力市场价格

第二节:政策建议

一、改变财政支持对象,对农业及农村地区实施补贴

二、二元经济体制的消除和农村剩余人口的城市化可以分阶段实现

三、拓展就业机会才是政府最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后 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二元经济向一元模式转变的必然过程。根据他们的理论,我国的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其实就是我国二元经济消解的过程。但是,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模式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这种模式通过制度设计,比如户籍制度等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既有的改革措施消除了农村人口进城寻找职业的第一道障碍,但是农村人口在进城以后虽然可以从事“现代部门”的工作,但是传统制度却没有给他们以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也就是作为中国公民他们不能获得宪法赋予的国民待遇,比如他们无法获得城市居民可以获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  这种现状引起社会不平等的同时也造成实现农村人口转移消除二元模式的障碍。因此,有学者提出要在城市取消户籍制度,给外来人口以国民待遇,让他们获得城市居民所能获得的一切公共福利和资源。这实际就是提高外来人口的收入,在农村地区收入不变的假定下,就可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这对于目前的中国城市体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就以上海为例字,利用托达罗模型分析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考察政策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