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新型共轭高分子材料
【6h】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新型共轭高分子材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有机电致白光材料及器件概述

1.1前言

1.2白光器件的结构

1.2.1多层结构

1.2.2单层结构

1.3白光器件的发光材料

1.3.1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

1.3.2共轭聚合物发光材料

1.4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4.1有机小分子器件

1.4.2共轭聚合物器件

1.5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6本文工作简介

1.7参考文献

第2章可交联含稀土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1前言

2.2实验部分

2.2.1试剂与仪器测试

2.2.2单体合成

2.2.3聚合反应

2.2.4高分子配合物(P3)

2.2.5薄膜的制备及光交联反应

2.3结果与讨论

2.3.1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2.3.2结构与性质表征

2.3.3光学性质表征

2.4本章结论

2.5参考文献

第3章新型聚芴蓝光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3.1前言

3.2实验部分

3.2.1试剂药品与仪器测试

3.2.2单体合成

3.2.3聚合物合成

3.3结果与讨论

3.3.1设计与合成

3.3.2结构与热性能表征

3.3.3光学性能

3.4本章结论

3.5参考文献

第4章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缩写符号说明

致 谢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

博士后工作期间投出与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

个人简历

永久通信地址

展开▼

摘要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极富挑战性的方向。本文在本课题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与合成了可用于白光器件的两种类型、各有优点的新型共轭高分子材料,为今后的器件应用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1通过稀土醇盐法,成功地设计与合成出真正意义上的主链型可交联含稀土共轭聚合物,先形成稀土配合物前体,再与高分子配体配位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主链型含稀土共轭聚合物。 研究了可交联含稀土共轭聚合物在稀溶液、固态下的发光性质。在稀溶液中,表现为重复共轭单元的芴和稀土离子的各自独立发光,总体发光主要是芴的贡献,即蓝光;在固态成膜时,芴的特征发射消失,形成以稀土铕离子的荧光发射为主,链内或链间相互作用导致的光发射为辅的局面,总体表现为纯正红光发射。这一发光性质的变化是由于链间Forster能量转移机理造成的。 研究了光交联对可交联含稀土共轭聚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并与可交联聚芴进行了对比。与可交联聚芴影响不大相比,主链型含稀土共轭聚合物受体系内交联网络形成,阻止了链间共轭单元向稀土配合物主配体的Forster能量转移过程,使其发光性质变化显著。 2通过Suzuki偶联聚合,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以噁二唑为核的新型超枝化聚芴材料。单体的投料摩尔比中噁二唑含量增加,导致超枝化聚芴的溶解性变差。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改善目标聚合物的溶解性,尝试加入第三单体的A2+A2+B3法,并获得成功。这一改良的A2+B3法未见报道。 研究了含噁二唑超枝化聚芴材料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噁二唑为核的聚合物具有稳定的发光性质,发出纯正蓝光(420nm),在溶液和固态下基本不变。聚合物的固体薄膜经高温下长时间退火后,其发光性质均保持稳定,没有出现红移现象,即使在空气气氛中也是如此。这表明,聚芴在引入噁二唑为核以及改为超枝化结构后,原固有的分子间聚集导致发光谱带红移,发光效率下降的缺点可以克服。本文获得的这类含噁二唑超枝化聚芴材料有望在今后的器件应用中获得很好的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