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闻工作者的异类——“狗仔队”现象分析及反思
【6h】

新闻工作者的异类——“狗仔队”现象分析及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什么是“狗仔队”

第二章“狗仔队”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狗仔队”在世界各地

第四章“狗仔队”的操作机制

第五章“狗仔队”的影响

第六章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1997年,戴安娜王妃在“狗仔队”的追逐下导致车祸身亡,自此以后,“狗仔队”这一现象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狗仔队”这个称谓并不受人欢迎,因为人们一想到从事这个工作的人,便会浮现出缺乏职业操守、不顾社会道德、偷拍他人隐私、对他人生活造成严重干扰的形象。 本文第一章从“狗仔队”的词源、称呼的来历以及本文的理解这三个方面,对“什么是‘狗仔队”’进行了全面分析,将其解读为新闻工作者的异类。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狗仔队”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的恶性竞争、社会道德失范、名人效应以及新闻自由、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与冲突等四方面,说明了“狗仔队”的存在有其必然性。第三章对“狗仔队”在世界上最活跃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他们在意大利、英国、美国、香港的产生、发展、成熟等。第四章则是对“狗仔队”的操作机制做全面的分析和介绍,包括采集新闻的方式、高精尖的装备和盈利机制,让我们更加清楚和详尽地了解他们是怎么样采集到那些骇人听闻的名人隐私,怎么样仅凭一张照片就能获得成千上万美元的收入。 最后两章是对“狗仔队”现象的反思和总结。第五章从正负两方面论述了“狗仔队”造成的影响,虽然他们满足了部分公众的好奇心,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给部分通俗报刊带来了高额利润;但是,他们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加广大和深远,他们侵犯了名人们的隐私权,破坏了传媒的公信力,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最后一章是结束语,论述了对于“狗仔队”应采取法律手段来制止其恶劣违法的行为,从长远而言,更应该倡导媒体和公众伦理道德的回归,同时,对我国出现的类似“狗仔队”采访行为的提出警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