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贿罪刑事政策研究
【6h】

行贿罪刑事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引言

第一章刑事政策概述

第一节国外学者对刑事政策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对刑事政策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我国学者对刑事政策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概述

第一节我国行贿罪立法变迁

第二节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总结

第三章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之检讨

第一节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制定理念之检讨

第二节我国行贿罪“厉而不严”刑事政策之检讨

第三节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执行之检讨

第四章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之重构

第一节严密法网——完善我国行贿罪立法

第二节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严惩行贿人和行贿行为

第三节廉政制度引进——开展社会预防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历来重视对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行为的打击,对行贿罪的打击则显得相对较弱。这固然有侦查上的需要等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行贿罪“厉而不严”的刑事政策导向所致。本文从刑事政策角度入手,对行贿罪刑事政策作一探讨。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刑事政策概述。通过对中外学者关于刑事政策基本观点的论述,推出本文所指刑事政策的概念,即广义的刑事政策概念:刑事政策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机构为了预防、控制和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所采取的各项策略和措施的总和。第二部分,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概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行贿罪立法的历史,总结出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主要内容:“厉而不严”、“重刑罚手段、轻非刑罚手段”、“重事后处罚,轻事前预防”。第三部分,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之检讨。我国对行贿罪严惩的刑事政策脱胎于对经济犯罪的“严打”政策,其制定理念比较落后,缺乏对行贿犯罪规律的深层认识,过多的强调了刑事政策的惩罚作用,忽视了刑事政策的预防作用。在刑事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行贿罪立法与现实相距甚远,无法满足司法实际的需要,行贿罪“厉而不严”的刑事政策并不成功。第四部分,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之重构,也是本文的重点。本文从广义的刑事政策角度出发,在继续强调对行贿罪的打击下,更重视对行贿罪的预防。一是将行贿罪“厉而不严”的刑事政策调整为“严而不厉”,扩大行贿罪犯罪圈,严密行贿罪的法网,在刑罚设置上多采用资格刑与罚金刑,在刑事立法方面严惩行贿;二是要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充分发挥行贿人资料库的作用,建立行贿人市场退出机制,在经济方面严惩行贿;三是要建立起财产申报、社会监督、群众举报等廉政制度,从制度上预防行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