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
【6h】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理论及现实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4研究框架

第二章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及其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国内外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

2.1.1国外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

2.1.2国内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进展

2.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2.2.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2.2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2.4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测度

2.5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局限性和本文的切入点

第三章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3.1影响因素的确定

3.2影响因素作用研究假设

3.2.1区域产业结构

3.2.2企业产权构成

3.2.3金融发展程度

3.2.4地方政府行为

3.2.5地区开放程度

第四章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影响因素作用实证分析

4.1研究概述

4.1.1数量关系与衡量指标的确定

4.1.2数据获取和处理说明

4.1.3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1.4研究流程概览

4.2数据分析

4.2.1相关分析

4.2.2回归分析

4.3结论分析

4.3.1实证结果与研究假设对比

4.3.2实证研究结果地区对比

4.3.3研究假设与实证结果差异的理论解释

4.4结论及建议

第五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5.1全文研究总结

5.2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起着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1998年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中央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经济人(企业和居民)”的货币政策间接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方向的正确性、出台时间的恰当性和工具运用的合理性,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性,也就是各市场主体对中央银行发出的政策“信号”能否及时、灵敏、理性地作出反应。由于我国各地区市场成熟程度不同、市场主体对政策灵敏度不同,货币政策在各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从2002年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受到各方质疑,一是政策执行总体效果不甚理想;二是政策在各地执行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目前存在短期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在有效传导方面确实存在各地不一样的障碍因素,货币政策“信号”受到来自市场或非市场因素的各种干扰,导致政策在各区域微观经济中“变味、走调”,而这种干扰因素多少、干扰程度强弱,直接决定了政策在各区域的效应。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现实与思考,在理论背景和国际经验框架下,对我国区域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货币政策在各区域经济中的效应,发现货币政策在传导到各区域经济链条中存在的不同“障碍”,从而更加具体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完善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章节安排上,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总体的研究目的,确定章节结构和行文脉络。第二章是文献回顾,重点是对有关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地区性差异的理论背景以及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研究成果,作一详细介绍和相关评析,提出本文研究方向。第三章运用一定方法确定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章基于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经济中效果差异的客观存在,根据第三章研究理论假设,将中国经济按东部、中西部划分为两大区域经济,评估各因素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出现差异的影响程度。第五章结合本文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总结本次研究的结论,提出本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意义,再结合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难点,提出本次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给出一些方向性建议。 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各影响因素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影响大小进行检验,得出由于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对政策效应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的结论。该研究对于实践的意义是,提供了导致货币政策在东西部地区执行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影响力差异,为实施区域性货币政策以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找到一个较为确定的方向和途径。同时本次研究也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比较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