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费性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以系统安全漏洞为视角
【6h】

消费性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以系统安全漏洞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电子支付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

第二节电子支付系统的危机

第三节以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为研究视角的意义

第二章电子支付的法律关系

第一节电子支付的涵义

一、电子支付的定义

二、电子支付的分类

第二节电子支付的主体

一、美国相关法中的主体

二、《电子支付指引》中的主体

第三节电子支付的客体

一、支付行为

二、支付工具

第四节电子支付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客户与发起行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二、银行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三、银行、客户与外部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四、客户与受益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第三章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

第一节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的概念

一、电子支付系统

二、系统漏洞

三、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漏洞

第二节系统安全漏洞的认定

一、信息披露

二、专利说明书

三、专家认定

四、客户理性标准

五、认定方式比较分析

第四章安全漏洞所引发的银行民事责任

第一节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与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的范围

二、电子支付中的附随义务

三、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背景下的附随义务归责原则

第二节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与所有权侵权责任

第三节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与债权侵权责任

一、债权的不可侵性

二、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产生的债权侵权

第四节银行对安全漏洞民事责任的抗辩

一、不可抗力

二、一般免责条款

三、表见代理免责条款

四、客户自身过错

第五节安全漏洞引发民事责任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

一、实践中对银行责任分配的倾向

二、安全漏洞背景下过错的举证责任实践中的“僵局”

第五章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漏洞的法律对策

第一节直接手段与间接手段的定义

第二节EMV卡迁移——直接手段的示例

一、EMV卡的特点

二、境外EMV卡迁移的过程

三、EMV卡迁移对其他安全漏洞的启示

第三节有限承担——间接手段的示例

一、有限承担对安全漏洞的作用

二、有限承担在境外的实践

三、有限承担模式下的道德风险

第四节对我国相关规制手段的浅见

一、理性对待安全漏洞

二、EMV在我国的迁移的权衡

三、客户承担有限责任的国情思考

四、规制手段的模式选择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世界正从传统的商务模式向以电子和信息为代表的新型模式进行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所谓以新技术和专业化的软件、网络想结合的电子商务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也就是从那时起,代表了新型的现金流和信息流的电子支付成为整个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宠儿。高度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这些电子支付系统与生具有的特性既是电子支付赖以获取优势地位的法宝,也是它的阿基利斯之踵。事实上,电子支付系统产生了大量新型危害——不法分子利用大量的在线木马、病毒或是钓鱼网站以及伪卡、假冒签名和信息窃取等离线手法妨碍电子支付进行和欺诈属于防范的客户。 有些客户因担心太容易被欺诈和侵害,拒绝电子支付服务。银行对于电子支付系统所采用的安全措施并不能做到100%安全。事实上,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漏洞是不可避免的。任何有疏漏的方面都可能遭受侵犯者对无权访问的计算机进行访问:修改代码、获取个人信息、删除系统记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事对电子支付系统的犯罪活动,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高达百亿美元。 一个典型的诉讼发生于2004年的上海:客户宣称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漏洞导致了他的借记帐号被整体挪用,损失达1万余元。为了规范电子支付行为,降低支付风险,明确支付系统各方当事人的责任,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对这个方面进行研究。中国政府对此问题同样相当重视,并且颁布了一些相关规章。但是,客户对于电子支付的信心依然在持续下降。 本文对电子支付的法律研究是通过系统安全漏洞这一视角进行的。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探讨了电子支付、银行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及适用该视角研究该课题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章是为电子支付研究的基础。该部分不仅论述了电子支付的涵义、主要当事人、四个基本要素,而且从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银行与信息交换中心、银行与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客户与客户几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电子支付中的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第三章是对系统安全漏洞作出介绍以及在法律框架下对具体安全漏洞的认定作出分析。第四章是电子支付中银行对系统安全漏洞民事责任的承担。其着重分析和研究了电子支付中银行民事责任的责任方式、责任范围及其归责原则;并解释了为什么当银行在现行法的框架下提出各类抗辩时会出现所谓的“僵局”现象,以及为什么部分学者提出的责任分配方案脱离实现,造成的实质上的不公。第五章为全文的重点。该部分从安全漏洞原因造成支付损失时,如何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手段平衡银行和客户之间的法意,分担责任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论述。最后,全文通过对电子支付中的安全问题相关研究,就建立和健全我国网上银行电子支付法律制度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