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侯孝贤《悲情城市》电影研究
【6h】

侯孝贤《悲情城市》电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 言

第一章“看”与“读”——一场默剧式的成长历程

第一节“黎明”

第二节“阴霾”

第三节“暴风雨”

第四节“放逐”

第五节结语——“成长”

第二章导演的世界观及其电影手法

1)“二二八事件的不能说,也不必说”

第二节台湾知识分子的失语困境

第三节探索记忆中的历史真相——视觉化的电影手法

第四节身分认同的追求

结 论

附 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侯孝贤《悲情城市》电影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悲情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台湾历史命运的特殊意义,导演用他的镜头去挖掘被人们“刻意”或是“无意”遗忘了的历史。许多身处那个历史悲剧时代的受害者也许自己也无法真正全面地去了解历史的真相,因为每个人都哑语了,也许在某个晚上身边的人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正是在这个令人发指的白色恐怖之后,导演敢为人先,采用电影手法来记录历史,是台湾知识分子在努力表达自己的压抑,欢快和悲情,而其中他所承担的压力和痛楚更是无法言喻的。然而因为特殊的历史命运,让台湾人对身份认同的要求显得更为困难,也更为迫切,注定是一场悲剧。主人公生理上哑巴缺陷正是台湾知识分子失语无奈的历史悲剧,是没有行动力发言权的形象特制,然而他还是被历史推向前沿,从感性的无知被动到理性的主观成长,电影里文情与阿美的交流是一条主线,在阿美这个精神指引者的启蒙下,从被动的看与读到主动地看与读:同时交流的过程也是记忆被挖掘的过程,让文情的世界开始明朗化,与阿荣、林老师等知识分子的互动,从被动的去看这个残酷的世界到主动地去观看,参与民主运动,寻求台湾精英重建家园的民主愿望,实现了理性的飞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