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断裂与承续——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个人化写作传统
【6h】

断裂与承续——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个人化写作传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言

一“人”的觉醒与诉求——五四前后的个人化写作

(一)“人”的发现——个人化写作的发生

(二)郁达夫的“私小说”——个人化写作的开端

(三)女性的心灵展示——丁玲的创作

二1928-1949:从夜莺到时代的歌者——个人化写作的转变

(一)时代的开端与叙事的转变——革命文学到《讲话》

(二)湘西的桃花源——沈从文的创作

(三)孤岛独语——40年代张爱玲的创作

三潜隐—浮出:建国后的个人化写作传统

(一)潜隐与突围——十七年文学中的“人”

(二)浮出水面的“人”——从“伤痕小说”到“先锋派

二.消费社会——“晚生代”个人化写作的时代语境

三、“个人”的狂欢——“晚生代作品的“个人化”特征

四、评价及走向

四、结语:这一传统的意义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个人化写作传统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肇始于19世纪末20初的中国现代文学从开始就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在特定的时期,作家们努力坚守着文学自身的审美特性,但是现实政治的变革却一度将文学推到了实用的中心。从郁达夫开始到世纪术“晚生代”的创作,这一传统坚守着“小我”的立场,努力地抗拒着政治等外在因素对文学本身的侵犯与改造,守卫着文学的领地。同时在抒写“小我”之感受的同时,努力维护个体在时代变迁之中的体验。当然这一传统在20世纪中国现实语境下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透过其发展的繁盛、波折,可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有一个新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