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初(1949-1956)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
【6h】

建国初(1949-1956)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 论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国内主要研究综述

三、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

第一章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形成

一、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形成的理论依据

二、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形成

第二章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三、中国共产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四、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第三章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基本形式

一、实行领导人员“党政合一”的方式

二、实行在政权机关内部设立党委或党组的方式

三、实行政策和法律双管齐下、以政策为主的方式

四、实行党管干部原则和干部管理体制的方式

五、实行意识形态管理的方式

第四章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评价

一、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价值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1949年至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治角色的转换,如何在全国执政条件下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并亟待解决的一个历史性重大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执政党建设理论为指导,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局部执政经验,借鉴前苏联共产党及其他国家政党执政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和建国初政治现状,在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政治实践,最终形成了建国初(1949—195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形成,不仅使中国共产党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民主政权和执政地位,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社会转型,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事业重大成就;同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党建理论,发展了中国执政党建设理论和思想,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对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乃至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对本文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界定,并对本文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作简要介绍。第一章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形成,主要围绕影响建国初党的执政方式形成的诸多因素展开分析,从理论依据、历史经验、国际国内环境、现实基础、时代背景等几个方面,论述建国初党的执政方式是如何形成的。第二章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基本内容,勾画了建国初党的执政方式形成的基本轮廓,通过对党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民主党派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建国初党的执政方式基本内容。第三章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基本形式,着重分析和总结了党控制国家权力的基本形式。,第四章建国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评价,主要从领导方式、领导手段、党政关系、党法关系、多党合作、党群关系和党的决策机制等诸方面,总结了建国初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价值,并分析了导致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党的执政方式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