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灌注及MR弥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6h】

CT灌注及MR弥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150、300、500 s/mm2进行MR DWI,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0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良性组36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腺瘤1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3例;恶性组14例,包括甲状腺癌13例、淋巴瘤1例。)在b值分别取150、300、500 s/mm2时的DWI信号强度(S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良性、恶性及正常组在不同b值时的SI和ADC值差异。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间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值差异在b值分别为150、300、500 s/mm2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b值不同,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间ADC值的统计学差别不同。B=150时,恶性组与正常腺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良性组与正常腺体ADC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时,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腺体ADC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500时良性组与正常腺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恶性组与正常腺体ADC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恶性组ADC值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诊断阈值,则b=150、300、500 s/mm2时,诊断阈值分别为1.992×10-3mm2/s、1.582×10-3mm2/s、1.410×10-3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各b值时ADC值诊断恶性病变的作用,显示b=150 s/mm2时价值最大,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84.62%、82.50%、73.33%、88.00%。结论:b值的选取会影响甲状腺病变与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别。甲状腺恶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b值取150s/mm2、阈值设定为1.992×10-3mm2/s时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第二部分 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行CT灌注成像。其中良性组33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腺瘤12例;恶性组12例,包括甲状腺癌11例、淋巴瘤1例。利用灌注软件得到灌注伪彩图及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良恶性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组问灌注参数差别,利用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TDC形态差别。结果:良性组BF、BV、PS、TTP、PE均值分别为(147.633±68.432)ml.min-1.100g-1、(302.040±153.014)ml.100g-1、(103.453±55.092)ml.min-1.100g-1、(28.033±8.015)s、(82.313±30.468)HU,恶性组BF、BV、PS、TTP、PE均值分别为(130.189±83.449)ml.min-1.100g-1、(275.444±241.932)ml.100g-1、(74.256±50.606)ml.min-1.100g-1、(28.833±12.550)s、(86.056±70.453)HU,恶性组BF、BV、PS均值稍低于良性组,TTP、PE稍高于良性组,但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TDC可见4种类型,分别为速升平台(Ⅰ)型、缓升平台(Ⅱ)型、缓升缓降(Ⅲ)型和低平(Ⅳ)型,恶性组以Ⅱ型多见,良性组以Ⅲ型多见,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22)。1例淋巴瘤表现为低平型(Ⅳ型)。结论:TDC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CT灌注参数不能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