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酮康唑和艾迪康唑肝毒性研究
【6h】

酮康唑和艾迪康唑肝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酮康唑和艾迪康唑对大鼠肝毒性作用研究

第二部分:酮康唑与艾迪康唑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酮康唑(KCZ)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深部真菌和浅表真菌感染均有作用。临床应用及动物试验均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并对部分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有一定的影响;艾迪康唑(Iodiconazole)为在研的三唑类抗真菌新药,分子结构与咪唑类相比由三氮唑取代咪唑环,其对深部和浅表真菌感染的疗效均优于咪唑类。目前,酮康唑的肝损伤机理以及对CYP450的影响大小、具体亚型等尚不十分清楚,而艾迪康唑还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尚未展开系统的毒理学研究。本研究以整体大鼠和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两药对肝细胞的功能、巯基状态、CYP450主要代谢亚型活性及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并对可能的致毒机理进行了探讨,为指导酮康唑临床合理用药及艾迪康唑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毒理学依据。 大鼠整体动物试验中,量效关系研究发现,两药在140、280、420gmol·kgq·d-1剂量下连续灌胃7d,大鼠血浆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中巯基状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酮康唑对大鼠肝脏微粒体CYP2E1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对CYPlAl、.181有诱导作用,对CYP3A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低剂量组抑制了CYPlA2、一281活性,高剂量组却诱导CYPlA2、.281活性升高。艾迪康唑诱导大鼠肝脏CYPlAl、.181、.281和-2El活性明显升高,抑制CYPlA2、.3A活性,并且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时效关系研究表明,两药420pmol·kg-I·d-1连续灌胃1d、4d、7d后,仅酮康唑在给药4d时出现血浆ALT升高,其余各时间点血浆生化指标及肝组织巯基状态均未发现明显改变。酮康唑对CYPIAl、-1Bl和.2Bl有诱导作用;对CYP3A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时间效应关系;酮康唑给药1、4d抑制CYPlA2活性,给药7d却诱导CYPlA2活性。艾迪康唑对CYPlAl、.181、-281和-2El有诱导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对CYPlA2有抑制作用,给药1d、4d明显诱导了CYP3A的活性,但给药7d后,CYP3A的活性却被明显抑制。组织学检查发现,两药在4201amol·kg-1·d。剂量下,主要引起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肿胀,细胞质红染,细胞核固缩。 体外原代培养肝细胞实验结果发现,酮康唑和艾迪康唑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不仅引起肝细胞的存活率下降,胞内LDH、ALT、AST、ALP泄漏,还引起胞内总巯基、非蛋白巯基、蛋白巯基下降,上述变化均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并且艾迪康唑对肝细胞的损伤比酮康唑更明显。原子力显微镜检查发现两药均引起肝细胞表面出现大疱。 在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中,透射电镜检查发现两药均可引起肝细胞核扭曲变形,双层膜结构完整性受损,染色质边集、成团;粗面内质网扩张,内腔模糊,脱颗粒;滑面内质网囊泡变;线粒体高度水肿,嵴断裂,排列紊乱甚至消失,有的线粒体呈空泡化,有的则变形、扭曲,畸形变;细胞内空泡化的线粒体显著增多;出现大量次级溶酶体。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酮康唑和艾迪康唑均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和对微粒体CYP450的影响,而且两药对CYP450及其亚型活性的影响不同。在体内试验中,等剂量条件下酮康唑引起的肝损伤比艾迪康唑明显,而体外试验表明艾迪康唑对肝细胞的损伤比酮康唑明显,提示机体的内环境对两药的肝损伤作用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两药导致肝损伤的机理与细胞质膜结构破坏、细胞内巯基状态的改变、细胞骨架破坏高度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