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中在位及异位内膜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6h】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中在位及异位内膜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众所周知,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炎症性的疾病,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但机理不明。大量文献报道EM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表达上调,其产物前列腺素E2(PGE2)是重要的致痛因子。本文在于应用动物试验研究来证明米非司酮通过干预COX-2进而减少PGE2产生的抗炎效应来治疗EM是其达到治疗目的途径之一。
  第一部分,EM小鼠动物模型的复制
  目的:建立较为符合自然状态下形成的EM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索EM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机理等提供模型。
  方法:建立方法采用近交系小鼠同种异体移植方法建立。即将雌性、鼠龄为6-8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转基因C57BL/6J小鼠子宫内膜经腹壁注入同性别、同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腹腔内,继续以适宜环境条件饲养,两周后处死并剖腹探查。
  结果:处死小鼠并开腹,肉眼观见淡黄色或黄绿色单囊及多囊病灶,最大病灶的直径达4毫米。置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下可见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存活,于肠管间、腹壁下、肝小叶下或脾周形成增强的团块状或星点状病灶。取出荧光病灶行固定,包埋后,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与子宫病理HE染色切片对比观察可见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则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下检测到的荧光组织可证实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病灶。
  结论:模型建立成功。
  第二部分,米非司酮对EM小鼠模型中在位及异位内膜中COX-2及其产物PGE2的影响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米非司酮治疗EM的确切机理。
  方法:将建模成功的30只小鼠根据是否应用米非司酮,随机分为用药组(0.13mg·d-1剂量按人与小鼠体表面积换算得出,相当于人50mg.d-1)和精制玉米油空白对照组;依次灌胃给予32.5%米非司酮(用精制玉米油配制到所需浓度,置于4℃冰箱内保存,使用时注意避光)、精制玉米油,灌胃体积均为0.4ml.d-1,每日1次。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比较各组在位及异位内膜中COX-2的表达、血清中PGE2浓度等的影响是否存在一致性:并根据服用米非司酮的时间长短将小鼠模型分为三组(1周、4周、6周),然后观察上述结果随用药时间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即共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即AO组(治疗1周对照组)、A1组(治疗1周用药组)、B0组(治疗4周对照组)、B1组(治疗4周用药组)、C0组(治疗6周对照组)、C1组(治疗6周用药组)。将各组分别于1周、4周、6周(停药24h后)摘眼球法处死小鼠。
  结果:米非司酮用药1周、4周及6周后,该药物对异位病灶的荧光强度即大体观无影响(P>0.05)。米非司酮用药1周、4周后可以检测出其降低COX-2转录量(P<0.05)。C1与C0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6周组这种降低COX-2转录量现象消失,可能是由于长期应用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所致,或者增加每组的例数后进一步求证。米非司酮用药4周及6周后可检测出该药物可以降低COX-2蛋白的表达(P<0.05)。各组血清中PGE2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可见各对照组小鼠血清中PGE2含量高于对应用药组。此结果可能是由于血清中的PGE2并不能完全代表局部病灶情况,还受到全身其它因素影响所致。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对小鼠模型异位病灶大体观没有影响,但是COX-2转录及表达降低,PGE2减少,而PGE2是介导疼痛的重要因子,可以解释米非司酮治疗EM有效的另一种途径即抗炎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