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6h】

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总结三尖瓣成形术(tricuspid valvuloplasty,TVP)中期结果,比较不同成形方法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术后残余反流(postoperative residual tricuspidregurgitation,PRTR)的危险因素。
   方法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FTR患者222例,其中男性89例(40.1%),女性133例(59.9%),平均年龄50.0±12.0岁(16-77岁)。根据成形方法分为两组:不使用人工环成形环组136例(61.3%)和使用人工环成形环组86例(38.7%)。术后随访心超和心功能变化,总结三尖瓣成形术的中期疗效,比较两组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变化,并分析PRTR的影响因素。
   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0.9%),两组无差异(P=.588)。术后平均24.4±10.9月(15天~42月)随访心超和临床结果,失访20例(9.0%)。术前平均TR级别2.5±1.1+,术后平均TR级别0.7±0.8+(P<.01);术前平均NYHA3.1±0.5级,术后平均NYHA1.4±0.5级(P<.01)。PRTR27例(13.5%)。无三尖瓣再次手术者,生存率97.5%。成形环组术前TR程度高于非成形环组(P<.01),术后TR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P=.269);术前TR为3+至4+时,术后成形环组TR程度低于非成形环组(P=.044)。成形环组TR改善程度显著高于非成形环组(P=.021);术前存在房颤心律(P=.001)、LA>60mm(P=.011)、sPAP>65mmHg(P=.036)、TR程度3+至4+(P=.047)时,成形环组TR改善程度显著高于非成形环组。多因素分析PRTR独立危险因素有风湿性病变(P=.026,OR=9.9)、术后RA大小(P=.003,OR=2.9)、术后LVEF较术前减小(P=.025,OR=4.4)、术后sPAP>50mmHg(P=.029,OR=4.2)及术后sPAP较术前增加(P=.020,OR=4.9)。
   结论三尖瓣成形术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有效方法。术前3+至4+TR,术前存在房颤心律、巨大左房、肺动脉高压时,成形环的效果优于非成形环,可作为使用成形环TVP适应证的参考。风湿性病变、术后RA大、术后LVEF较术前减小、术后肺动脉高压或术后sPAP较术前增加是术后残余三尖瓣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