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危机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基于美国主要危机及我国现状的分析
【6h】

金融危机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基于美国主要危机及我国现状的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银行流动性问题是近几年经济学界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此次金融危机前后的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枯竭使我们认识到银行流动性过剩与紧缩可以迅速相互逆转,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间扩散,也可以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传导和扩散,给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因此,本文在对流动性内涵概念、相关理论、度量方法和影响效应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从中美两国案例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波动及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本文以金融危机下的银行流动性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例角度,系统分析了流动性的概念、理论、度量、效应、传导和风险防范。第三、四章为理论分析部分,回顾了金融危机史以及流动性的内涵剖析、供求理论和度量方法,以及银行流动性选择的微观分析;第五、六章为实例部分,以美国、中国银行流动性创造为案例,层层剖析了银行流动性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流动性变化的度量,以及流动性逆转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中的扩散;第七章提出防范银行流动性逆转危机的具体措施。流动性的内涵可从宏观、微观和广义、狭义两个方面,以及货币流动性、银行和金融市场流动性三个层次上来理解。流动性的供给与需求可结合传统经济学中关于货币供给和需求理论展开,但金融创新给流动性供给和需求带来了新的变化。流动性的测度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流动性供求理论的测度方法,马歇尔K值与超额货币增长率,货币主义流动性测度方法等,在微观上利用了“cat-fat”方法度量了美国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以及我国银行流动性整体创造水平。本文在实例分析部分,分别用以上测度方法,对美国、中国的银行流动性创造情况进行了度量。
  在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效应方面,流动性过剩或紧缩可通过包含资产交易的扩展货币数量论渠道、信用渠道、利率渠道和货币政策预期渠道等,对金融机构、资产和房地产市场、企业主体等微观经济进行影响。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信用等渠道等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紧缩)、围际收支等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效应。每一次危机都伴随着银行流动性创造从过剩到紧缩,而银行流动性创造逆转也成为周期性规律。
  通过美国5次金融危机的事件研究,本文分析了美国银行流动性创造从过剩到紧缩逆转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以及流动性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扩散过程。本文发现在危机前美国银行流动性创造波动处于“过高”或“过低”的状态。
  银行流动性创造通过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其具体扩散过程是: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实体经济。美国的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包括了银行资本率,本文研究表明在银行危机中,资本比率越高其提供的流动性创造比重越大。
  在对中国流动性水平的分析中,通过VAR模型分别分析了货币流动性变化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银行流动性创造异常变动对我国资本市场以及实体商品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异常变动与我国资本价格异常变动及商品市场异常变动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三者相互影响,从脉冲响应来看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异常变动对资本价格以及商品市场存在长期稳定正面冲击。最后,提出了针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监管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流动性逆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