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白转变的五个层面
【6h】

文白转变的五个层面

代理获取

摘要

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变革,它既是一场语言革命,又是一场文化革命,还是一场政治革命。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来把握这场变革。
  在历时角度上,本文将白话文运动划分为清末、五四及三十年代三个主要阶段,并逐一梳理各阶段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思潮。突出地对清末,即早期运动阶段,提出了“改良维新”式的白话文运动的观点,认为这一时期的变革者除了在开启民智,启蒙大众层面上宣传使用白话文外,还从中国文化与汉语内在特质里探索复兴的道路。后来因为时局变动而失败,白话文运动由“改良”转入“革命”,由五四学人带来的全盘西化,对汉语来恐怕是一个遗憾。
  在共时角度上,本文从文化、语言、教育、政治和民族五个层面剖析文白变革,重点说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政治属性及白话文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包括形式在内就是承载着追逐西方理想的文体,对于传统的反叛不仅仅是制度上的,还有意识和观念上的,所以白话文运动同时是一场饱含意识形态的政治运动。在这个性质上谈白话文运动并不包括清末的早期运动,特指从《新青年》开始的欧化变革。而民国建立后以官方强力推广白话文,一方面是为了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对其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所谓“民主、自由深入人心”并不是没有白话文的功劳。同时这场运动中也包含着许多广义的政治斗争,如官话对其他方言的压迫,北方对南方,中央对地方的强力意志等等。
  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人在新语境里的认同问题。“中华民族”这个词本来只指称汉族,但是到白话文运动时期其所指扩大了,开始包括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这个变化不是偶然的,它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同步。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来自西方,最基本的有两点:1、单一民族故有单一语言;2、明确的神圣的疆域。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在努力追求自强的同时也在促使中国朝“单一民族”国家形态发展,在其理念中这才是维持独立及内部团结的基础。此时的白话文——欧化的、承载着他们理想的新文体——正是这个“单一性”的表现。而随着白话文的推广,接受了白话文的人会自然地相互认同,并接受近代西方传来的各种理念,所以白话文是一种想象的形式和推广的工具,同时影响着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