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卢湾区7-14岁青少年视力不良屈光状态和相关因素调查
【6h】

卢湾区7-14岁青少年视力不良屈光状态和相关因素调查

代理获取

摘要

眼球作为视觉器官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人体与外界90%的信息交流功能,视觉器官功能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视觉器官在青春发育期基本完成,此阶段也是与发育有关的眼屈光疾病的高发期,如近视、远视、弱视、斜视等。目前,此类疾病发生后或超过一定年龄段后尚无有效方法治愈,多累及双眼,特别是近视度数超过4D以上的中高度近视、进行性(恶性)近视的双眼裸眼视力常在0.05——0.3,处于国家法定盲的上界和低视力范围,而在青春期以后带来的多种失明性眼病(如开角型青光眼、白内障、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病变)、大量低视力、中年后视力丧失者当中高度近视引发的并发症是其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1]。
  近视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眼病,在屈光不正人群中占有相当比重,是西方国家第三位低视力眼病,日本和香港第五位失明性眼病。我国近视患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上海市学生患病率随年龄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提早,如上海市2002年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在27.27%,初中生58.81%,高中生70.28%,至2009年上升至小学生的30.04%,初中生的64.74%,高中生82.94%,已成为世界近视眼高发病国家,并在人们升学、就业等国计民生方面己对社会和家庭产生影响。探讨预防控制方法、早期及时适当的治疗和正确科学的指导是阻止、延缓病情发生发展的唯一方向[2]。
  研究目的
  分析卢湾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流行现状和屈光状态,了解中小学生用眼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和用眼行为,动态建立学生眼保健档案(屈光发育档案),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学生防近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
  上海市卢湾区所有在校小学生和(除初三外)初中生。
  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获取国内外有关视力不良检查方法和屈光不正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提供方法学借鉴。
  2、现场调查:从卢湾区所有小学和初中,随机抽取6个小学一~五年级学生和6个中学初中预备班~初二年级学生共10745人为调查对象,社区眼科医生用标准远、近对数视力表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再从这6个小学和6个中学各年级中(除初三外)随机抽取1个班级,共48个班级1661名学生,3322只眼,其中男生892人,女生769人;小学生1081人,中学生580人。由家长陪同到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和屈光检查,测裸眼和戴镜视力、眼轴长度、眼压,并散瞳电脑验光和测角膜曲率。按年龄、性别、屈光度进行分类,对各组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3、调查问卷:从这6个小学和6个中学随机抽取各年级中(除初三外)三个班级,共144个班级4365人,利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编制的《学生视力不良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获取学生、家长对用眼卫生、饮食习惯方面等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结果
  1、卢湾区7-14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45.30%,小学生视力不良率31.26%,初中生视力不良率72.06%。在视力不良学生中,小学生一、二年级视力0.9~0.7分别占的56.90%和47.09%,三级视力0.6~0.4占39.77%,四、五年级视力≤0.3分别占42.55%和50.00%;初中预备班——初二视力≤0.3分别占47.40%、51.06%和54.42%,随着年级增长,视力≤0.3比例逐步上升。
  2、各年龄段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近视,占73.27%;小学生低度近视占36.40%、中度近视占31.78%,随着年级增长,中、低度近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中学生低度近视占35.43%、中度近视占29.22%;而高度近视比例逐渐增加,从小学生高度近视占5.92%上升到中学生的6.81%。屈光参差占20.47%和散光占28.84%。不同性别组屈光不正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屈光度组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组角膜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
  3、持续用眼30分钟后,近视组学生采用做眼保健操、远眺、活动、闭目进行休息的比例,均低于非近视组,两组比较,P值均〈0.01,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组不良的用眼习惯比例高于非近视,两组比较,P值均〈0.01,有统计学意义。
  4、近视组只有27.66%和26.04%的学生做眼保健操是认真、按摩穴位是准确,均低于非近视组的31.50%和34.00%左右,两组比较,P值均〈0.01,有统计学意义。每天做眼保健操后,近视组中有12.38%的学生眼疲劳没有明显减轻,13.80%的学生眼睛没有感到舒服些,与非近视组比较,P值均〈0.01,有统计学意义。
  5、近视组学生的父母有10.57%的近视超过600度,而非近视组学生的父母高度近视的比例只有4.90%,非近视组学生的父母60%以上是视力正常的,两组比较,P值均〈0.01,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组中14.60%的学生学习成绩是优秀的,高于非近视组的13.03%,两组比较,P值均〈0.01,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组中21.94%的学生感到学习很紧张,有压力,高于非近视组的16.43%,两组比较,P值均〈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卢湾区7-14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高,患病人数众多,以近视为主,且程度以中低度近视为主,屈光度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低度近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高度近视比例逐渐增加,这也表明中小学生近视是进行性发展的。
  2、眼的屈光状态取决于眼球的轴长和屈光系统中各屈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屈光度组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眼轴长度明显随近视屈光度加深而增加,即眼轴长度对眼屈光程度的有较大的影响。不同性别组角膜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8,P〈0.01),与男女身体发育状况有一定关系。
  3、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中有近视、远视、散光,进行屈光状态分析可以明确屈光不正的原因,建立有针对性的视力不良筛查程序并定期监测是必要和可行的。
  4、屈光不正的病因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遗传、饮食习惯、不良的用眼行为和学习压力等是中小学生近视主要的危险因素。
  5、中小学生视力的改变是一种长期的变化,提示中小学生屈光不正防控工作应从重点预防对象开始,更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控近视程度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