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臂丛损伤患者神经移位术后正中神经功能随访
【6h】

全臂丛损伤患者神经移位术后正中神经功能随访

代理获取

摘要

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的心理及经济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损失。高速交通运输业、工农业中防护措施的不当及自然灾害中的压砸伤和撞击伤是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随着臂丛神经损伤发病率的提高,也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20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显微外科技术、电生理诊断技术和内镜的应用,为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已从手术的禁区进入修复(手术探查),由修复进入重建(神经移位的应用),由重建进入开发。臂丛神经上千损伤后,神经移位修复的方法较多,且疗效较好;相比之下,臂丛神经下干损伤后神经移位修复的方法较少,且疗效较差。临床上,常用神经移位修复正中神经,选用的动力神经主要为膈神经、健侧C7神经根、肋间神经和肌皮神经肱肌支。而当患者为全臂丛神经完全损伤时,可选用的动力神经则主要为健侧C7神经根、肋间神经。
   目的:本研究以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损伤情况,行健侧C7移位术及肋间神经移位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肢的恢复情况,对比各种术式对正中神经损伤的疗效。
   方法:以2005年至2007年内在我院行神经移位术治疗的38例全臂从根性撕脱伤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1)诊断:38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体检、肌电图检测,可初步诊断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且经过术中探查、术中肌电图得到进一步证实。(2)手术治疗:采用健侧C7神经根或肋间神经作为动力神经行神经移位修复术的重建方法。根据修复神经接触面处横截面积的大小,选择健侧C7的全根或后股或后股加部分前股修复患肢的正中神经。(3)术后随访及功能评价:对所有38例患者患肢感觉、运动功能随访,随访时间均达2年以上。
   结果:(1)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区的肌力以及皮肤感觉的恢复情况:①本组病例中有33例患者为健侧C7移位术分两期完成手术。其中肌力恢复有效率达51.5%(17/33),感觉恢复有效率达60.1%(20/33)。其中a:26例为健侧颈7神经移位于单根正中神经,屈腕屈指肌力恢复达M3以上者13例,支配区感觉恢复达S3以上者14例。其肌力恢复有效率达50.0%(13/26),感觉恢复有效率达53.8%(14/26)。b:3例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三头肌支,屈腕屈指肌力达M3以上者1例,但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均达S3以上。4例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屈腕肌力3例达M3、1例达M1,屈指肌力达M4、M3、M2和M1各一例,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3例S3和1例S2;屈肘肌力1例M4,2例M3、1例M2,前臂外侧感觉均为S3。②有3例患者为健侧C7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两例患者屈腕肌力及屈指肌力均达到M3以上,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达S3以上。受体神经支配区功能恢复率为66.7%。③其余有2例患者行肋间神经移位术,两患者屈腕屈指肌力为M1,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为S2。(2)C7神经根切断后对健侧肢体的功能的影响情况:全部36例行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健侧手指麻痛症状,受累手指主要为拇、示、中指,麻痛感多在2-8周内恢复且无复发;术后出现健侧肢体肌力下降者有9例,主要表现为伸肘及伸腕肌力下降,亦多在2月内恢复。至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健侧肢体的活动和感觉功能均正常。(3)术后使用电刺激仪辅助康复锻炼与肌力恢复的关系:所有38例患者中,术后未使用电刺激仪者17例,肌力恢复有效率达(6/17);术后每日使用电刺激仪<=1h者14例,肌力恢复有效率达(8/14);术后每日使用电刺激仪>=1h者7例,肌力恢复有效率达(5/7)。
   结论:1.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是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安全、有效术式。2。截取健侧C7全根行神经移位术可能能获得相对较好的运动感觉功能恢复。3.术后行电刺激仪辅助康复锻炼可能有助于肌力的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