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从制度变迁视角看民营经济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和制度环境的改善
【6h】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从制度变迁视角看民营经济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和制度环境的改善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重要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辨析

一、民营经济的概念界定

二、合法性的概念界定

三、制度环境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围绕产权问题的民营经济制度环境相关研究

二、围绕融资问题的民营经济制度环境相关研究

三、围绕政府政策的民营经济制度环境相关研究

四、围绕非正式制度的民营经济制度环境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方法创新

第五节 预期结论与文章结构

一、预期结论

二、文章结构

第二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及其理论解释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前的民营经济:从“鼓励发展”到被“限制消灭”

一、旧中国民营经济的基础(1949年以前)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营经济尚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1949-1956年)

三、社会主义改造后非公有制经济的消亡(1957~1978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营经济:从放开个体经济到允许私营经济

一、民营经济萌芽阶段(1979~1981年)

二、民营经济起步阶段(1982~1983年)

三、民营经济稳定发展阶段(1984~1988年)

四、民营经济挫折调整阶段:(1989~1991年)

第三节 从“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

一、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7年)

二、民营经济成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主力军(1998~2001年)

三、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亮点(2002~2007年)

第四节 国际金融危机后民营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一、历史背景

二、制度与政策

三、实际的政策实施及结果

四、2008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第五节 民营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

一、1985-2001年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发展的对比

二、新时期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发展的对比

三、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六节 民营经济合法性地位确定和制度环境改善的理论解释

一、合法性地位的获取过程

二、合法性地位对制度环境改善的影响

三、民营经济制度变迁的推动力

四、合法性地位和制度环境改善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章 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产权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内部治理和管理存在问题

第二节 融资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融资制度不健全

二、间接融资制度不完善

第三节 政策制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准入制度

二、财政政策问题

三、税收政策问题

四、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非正式制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和思维惯性影响民营企业发展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三、企业家精神方面存在问题

第四章 促进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及政策措施

第一节 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与顶层设计

一、赋予民营经济新的历史任务

二、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三、改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制度环境的指导原则

四、改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制度环境的重点领域

第二节 改善民营经济产权保护的制度环境

一、明确民营企业的产权界定政策

二、完善产权制度的法律法规

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第三节 加快完善融资制度

一、直接融资制度创新

二、债券融资制度创新

三、间接融资制度创新

四、租赁融资制度创新

五、风险投资制度创新

六、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组织

第四节 加强财税支持

一、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法律法规

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

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

四、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

五、加大对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的支持

六、加强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

第五节 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一、放宽市场准入

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三、实行非对称性管制

四、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

五、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六节 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一、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文化制度建设

二、塑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企业家精神

附录: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民营经济在中国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民营经济的兴起,包括其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本身需要科学的理论解释。本文旨在通过历史分析和制度比较,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及其制度环境演变作出合乎历史逻辑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进行科学研判,提出可行对策。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制度变迁理论为工具,围绕“合法性”和“制度环境”两个核心概念,沿着民营经济“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两条历史主线,仔细比较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制度政策、发展成效等,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揭示民营经济制度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和路径,以及改革家、地方政府等在制度创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文得出三个重要结论:(一)在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制度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制度环境的关键因素又是民营经济的合法性地位。民营经济的合法性地位,即包括在正式的法律文本中的合法性表述,也包括由中共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构成的意识形态中的合法性地位。在转轨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民营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比法律文本上的合法性更为重要。(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民营经济制度环境变迁沿着特定的机制进行,即“社会压力—民营经济贡献—意识形态突破—法律地位上升—制度环境改善”。每一次民营经济制度环境的大规模改善,都以中共党和政府在意识形态上的突破和法律对民营经济的肯定为前提,而中共党和政府在意识形态上取得突破并在法律上予以追认,均因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存在政府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民营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不可替代的社会贡献是其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三)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面临不同的压力甚至危机,民营经济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需要不断优化的制度环境给予支撑,而前提又是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法律法规上予以明确,在实际运行中贯彻落实。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民营经济的新任务是担当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主力军。这就需要民营经济的制度环境更加宽松,更加体现市场经济“以人为本、规则透明、起点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所有这些又需要在意识形态和宪法法律上有新的突破。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分析单元的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历史阶段划分的创新。特别是提出中国民营经济制度环境变迁的“社会压力及贡献—合法性增强—制度环境改善”理论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当前中国民营经济的制度环境进行剖析,涉及到产权保护制度、融资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财税制度、社会服务体系以及道德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等;最后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发挥民营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国家需要作出重大战略调整和顶层设计,以及相配套的各项政策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