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浦区脑卒中流行状况与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黄浦区脑卒中流行状况与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脑卒中的相关概念

3.研究目标

第一部分 黄浦区2007~2010年间脑卒中流行状况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资料收集

4.数据的录入与分析

5.质量控制

三、结果与分析

1.脑卒中病例基本情况及四年内的变化趋势

2.脑卒中发病的流行特征

3.脑卒中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讨论

1.黄浦区2007-2010年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

2.脑卒中的死亡危险因素

3.脑卒中的干预和预防建议

第二部分 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资料来源

4.质量控制

5.资料整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

2.脑卒中患者患病情况

3.脑卒中患者康复资源利用情况

4.脑卒中患者相关知识水平和需求情况

5.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

四、讨论

1.社会人口学特征与QOL

1.2 出院残疾等级与QOL

1.3 康复治疗与QOL

五、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脑卒中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使得患者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以及生命质量降低,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如何对脑卒中进行有效可行的预防和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脑卒中带来的疾病经济负担,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及家庭问题。课题研究包括以下二部分内容:
  一、黄浦区2007年-2010年间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的探究
  研究目的:
  通过对黄浦区2007年至2010年脑卒中流行特征进行研究,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本地区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利用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黄浦区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常规监测资料,整群抽取上海市黄浦区2007-2010年间脑卒中发病、死亡的所有患者信息。
  2.研究内容
  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黄浦区脑卒中发病、死亡四年间变化趋势和三间分布分析。
  结果与分析:
  2007年-2010年间黄浦区脑卒中患者共4882例,其中男性2558例(占52.4%),女性2324例(占47.7%)平均患病年龄为72.39±11.44岁(男性为71.19±12.07岁,女性为74.31±10.49岁)。死亡病例共3122例,其中男性1442例(占46.2%),女性1680例(占53.8%);平均死亡年龄为76.34±10.24岁(男性为74.07±11.31岁,女性78.25±8.79岁)。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被监测的黄浦全区6个街道中,不同地区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其中,半淞和小东门的发病和死亡率较其他地区高。比较2007-2010年间一年12个月份的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2、3、12月份是黄浦区脑卒中发病的高发月份;1、2、4、12月份是黄浦区脑卒中死亡的高发月份。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卒中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脑卒中的死亡主要与高龄、肥胖和高血压史有关。
  二、黄浦区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评估及相关因素研究
  研究目的:
  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专用量表(SS-QOL)测评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和分析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各项因素,针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可干预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和政策建议,为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借鉴。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黄浦区六个街道2012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发病的患者132名。
  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中文版SS-QOL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治疗、预防保健和家庭照顾情况,测评患者的生命质量。
  结果与分析:
  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QL)共包括49个项目,分为12个维度,由于每个维度的项目数量不同,分值范围不同,为使每个维度的得分更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调整分数=(原始分数-最低可能分数)/可能分数范围*100”这一计算公式,将每一个维度的分数转化为百分制。
  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得分不高,均值为54.64分,中位数为57.77分。12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3个维度依次为思维(30.56分)、个性(39.24分)以及社会角色(44.63分);得分小于60分的维度共有8个,除以上3个维度外,还有精力、家庭角色、活动能力、情绪、工作或劳动。脑卒中对患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对总体生命质量贡献最大的自变量为残疾等级和康复治疗情况,患者残疾等级与患者生命质量呈负相关;患者康复治疗情况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对策建议:
  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知识,使脑卒中患者深入了解脑卒中,懂得合理锻炼、饮食调节、控制血压和康复治疗等相关知识,提高脑卒中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和伴随症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对象不仅包括患者,还包括患者亲属等。
  2.完善脑卒中三级预防预防工作要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强调政府主导和组织作用,动员社会、企业、团体、社区群众广泛参与,明确责任,加强公众防治疾病的能力。
  3.目前社区康复治疗仍然是薄弱环节。应加快社区康复的建设并提高其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内外资源的积极性,促使社区、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4.探讨脑卒中治疗新模式。目前黄浦区脑卒中后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其社区档案的建立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日益重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逐步实现联网,每一个脑卒中后的患者都将可能拥有终身电子病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