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敌视对抗到共存互利:10世纪前胡、汉间的冲突、磨合与妥协
【6h】

从敌视对抗到共存互利:10世纪前胡、汉间的冲突、磨合与妥协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序论

第一章 农、牧帝国从漠然对抗到对话意识的萌发(B.C.210年代至B.C.50年代)

第一节 从攘斥夷狄到遭遇胡人

1、华夏扩张时代记录中的蛮夷戎狄和胡人

2、形象鲜明的匈奴:汉朝对危机的应对

3、《史记·匈奴列传》:对外族叙事的突破与局限

第二节 从全面对抗到探索和平之道(公元前3世纪末至1世纪中叶)

1、从和亲走向战争:汉朝与匈奴之间全面对抗的爆发

2、短暂的休战:汉朝将匈奴纳入朝贡关系首次努力的失败与战端重开

3、对抗的缓和与谋和努力的继续:汉朝政策的转变与匈奴的衰弱

第三节 有缺陷的观察:和亲与武力征讨受挫的原因分析

1、“长诈之国”匈奴的无奈:和亲失败的原因分析

2、“铁板一块”的匈奴:汉朝对匈奴武力征伐的挫折

第二章 和平共存的意外实现(B.C.50年代至A.D.4世纪初)

第一节 游牧人对汉地策略的转折:“边界内战略”的开端及其他

1、孤注一掷的匈奴及汉朝的反应:呼韩邪降汉大略

2、胡、汉间长期和平的实现:“边界内战略”的价值及郅支败亡的影响

3、和平相处之道:匈奴外交技巧的成熟及对汉朝信任的建立

4、双刃剑:“呼韩邪模式”对胡、汉双方的影响略述

第二节 开放的边界:汉地对“呼韩邪”模式的回应

1、东汉初年开放的边界如何成为可能

2、东汉边疆策略的调整与实行

第三节 “呼韩邪模式”的持续影响:东汉至魏晋时期的胡、汉关系

1、失败的尝试:匈奴的第二次分裂与南匈奴降汉

2、分裂的草原:开放边界下的游牧人与汉地

第三章 渐趋汉化的游牧人与草原游牧人从对抗到合作的重演(A.D.380年代至530年代)

第一节 新一轮胡汉对峙的开始

1、从开放的边界到模糊的边界:以拓跋政权为中心的考察

2、并力南向:柔然的崛起

第二节 由胡而汉:北魏对草原政策的三个阶段

1、“魏氏祖宗,扬威曜武”:北魏对柔然的深追穷讨(道武帝至太武帝时期)

2、“穷寇远遁,不可追”:北魏对柔然的积极防御

3、“用夏制夷,莫如城郭”:北魏对柔然政策向汉式王朝的转化

第三节 从救危亡到求资源:柔然对北魏的应对之道

1、远交近攻:柔然的生存策略

2、“抗敌国之书,不修臣敬”:朝贡关系下的柔然与北魏

附表

第四章 尘埃落定的朝贡体系:6至9世纪胡、汉关系的曲折历程

第一节 逆转的朝贡体系与“边界内战略”:公元530年代至7世纪初胡汉关系新的尝试和突破

1、朝贡体系逆转的开始:再次面对分裂汉地的柔然

2、朝贡体系逆转的完成:胡、汉合力作用下的朝贡体系新形态

3、刚性的经济需求与弹性的政治诉求:突厥逆转朝贡体系的不可持续性

第二节 扭转乾坤:6至7世纪隋唐王朝朝贡主导权的重新确立

1、以离间驭突厥:隋、唐两代离间突厥的时代背景及大致经过

2、汉地王朝权威向草原的扩展:6至7世纪隋、唐两代与游牧政权的朝贡关系

第三节 朝贡体系的最终稳定:唐与突厥第二汗国及回纥的朝贡关系(公元680年代至840年代)

1、“父子之国”:唐与东突厥第二汗国的朝贡关系

2、“约为兄弟”的册封者与受封者:回纥汗国对朝贡体系的接受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公元前3世纪末,西汉与匈奴,这两个分别代表农业与游牧文明的大帝国首次正面遭遇,到840年回纥帝国灭亡。胡、汉关系在这1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折。西汉与匈奴从和亲走向战争,都试图以武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在遭受巨大损失后,双方萌发了探索彼此都能接受的和平方式的意识。公元前50年代匈奴的内战迫使呼韩邪单于臣服于汉朝,但也使汉、匈双方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和平相处。呼韩邪留下的这笔政治遗产对后世的游牧人产生了重大影响,最初以对抗为基调的胡、汉关系在此后数世纪内转变为以合作为主流,同时也使草原上的游牧人长期陷于分裂的状态。
  4世纪初“五胡之乱”爆发,由塞外逐步南下的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最终统治了华北,平城时代的北魏诸帝具有皇帝与可汗两种身份,抱有统治草原与汉地的野心,这促成了草原再次团结为统一政权,开启了新一轮的胡、汉对抗。而随着北魏汉化渐深,其边疆政策也逐渐趋同于汉式王朝。以六镇之乱为契机,北魏与柔然形成了一种新的、彼此依存程度更深的合作关系,这可视作是唐与回纥在安史之乱中结成的共存互利关系的先声。随着北魏的分裂,一直以来以汉地王朝为主导的朝贡体系开始逆转,直到唐初击灭东突厥汗国,胡、汉双方对朝贡主导权的争夺才告一段落。然而,唐朝对朝贡体系的主导权在与突厥第二汗国和回纥汗国的交往中逐渐变得有名无实。这是胡、汉双方彼此调整、磨合与妥协的结果,使游牧帝国与汉地王朝最终都接受了朝贡体系作为处理彼此关系的基本模式,而朝贡体系也因此具有了更大的弹性和包容性。
  本文第一章论述了公元前3世纪末农、牧帝国首次遭遇后,如何从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的冲突转变为探索彼此都能接受的和平方式的过程。第二章则讨论了因匈奴内战而意外降临的和平如何影响了此后数百年的胡、汉关系,使得双方的冲突渐趋缓和,而合作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入主中原的游牧人与草原上的游牧人之间新一轮对抗的开始、缓和,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彼此依存程度更深的合作关系的过程。第四章论述了胡、汉双方对朝贡体系主导权的争夺,以及胡、汉双方在调整、磨合、妥协下接受朝贡体系作为处理彼此关系的基本模式。在余论中,笔者指出自公元前3世纪以来,胡、汉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与影响逐渐加深。这使得双方对彼此的态度和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汉地王朝的边疆策略逐渐对级别越来越高的草原游牧政治体产生了效果,另一方面汉地王朝在与游牧国家的朝贡关系中需要作出越来越多的妥协,而这也使得自北朝末年以来几度出现反复、中断乃至逆转的胡、汉之间的朝贡关系至此也终于稳定下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