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发展,熨平还是放大经济波动——基于中国各省市的面板分析
【6h】

金融发展,熨平还是放大经济波动——基于中国各省市的面板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结构

1.3 研究创新点

2.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

2.1 经济周期理论与经济波动的区别

2.2 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和文献

2.3 金融发展与经济波动性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3.金融发展与经济波动性的理论机制研究

3.1 金融加速器解释:不对称的信息和资产负债表视角

3.2 风险分散-资产组合理论视角

3.3 市场结构视角

3.4 现代企业制度和信息的提供视角

3.5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视角

3.6 金融开放视角

3.7 中国的特征性分析:“缓冲器效应”

4.实证及结果分析

4.1 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

4.2 对经济波动性的影响的其他因素分析及变量的选取

4.3 数据、变量来源及处理

4.4 模型、估计及稳健性分析

5.总结和政策启示

5.1 总结

5.2 政策启示和论文改进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人类社会进入商品经济时代,经济波动便如影随形,而在近现代更是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而金融的发展,为经济波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形成机制。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提供了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渠道。通过对中国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中国产出波动并非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在金融水平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种种经济特点致使金融的“缓冲器效应”更强,所以此阶段,其具有一定程度上抑制总产出波动的功效;在金融发展的更为充分的阶段,金融发展中的其他效应会逐渐占主导,例如“金融加速器”效应,而这会使得金融体系放大总产出的波动。另外,本文将短期的金融波动从金融发展指标中分离出来,证明该实证结果是稳健的;本文认为短期信贷冲击波动会导致产出、投资波动,而长期的金融发展趋势对产出的波动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同时金融发展也通过间接的渠道影响经济波动:通过在计量模型中设置交互项,本文发现包括银行结构、短期信贷冲击波动、贸易开放、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很多经济变量会与金融发展程度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经济,特别是产出的波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