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生学术论坛
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生学术论坛

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生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6-12-02

主办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会议文集: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能源是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中亚五国是我国第二大能源进口渠道,我国与中亚五国之间在能源、经济方面的合作存在巨大的空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双方在各方面的合作必将有跨越式发展.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核心省份的陕西省,在我国与中亚五国合作的大背景下,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对于国内能源大省的陕西省以及陕西能源产业来说,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陕西应该抓住我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深化产业结构改革、扩大开放程度,使陕西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
  •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LUCF)活动是生态固碳最重要的手段.在综述LUCF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理论的基础上,构建LUCF温室气体核算制度和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初步核算2014年陕西省LUCF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排放能力、排放结构和空间特征等角度,揭示陕西省LUCF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显示:①2014年陕西省LUCF净吸收1 698.42万teCO2,其中,森林及其他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净吸收1 852.67万teCO2,森林转化净排放154.25万teCO2;②乔木林等优势树种是陕西省重要的固碳源;③陕南地区是陕西省重要固碳贡献区,陕北地区的森林固碳能力较差.健全温室气体核算制度、平衡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改善固碳树种结构等,是陕西省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能力及适应能力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 摘要:陕北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绿色审计的大背景下,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却是日益凸显.本文以延安市为例,首先分析了延安市特殊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污染状况,然后选取了与环境污染相关的10年数据进行实物测度.研究表明,延安市在2003年~2012年的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损失总量高达109.1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1%,占调整后GDP的年均比例达到2.81%,且增长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打破"唯GDP"的政绩观,建立全面的绿色GDP核算模式,有序地开展政府绿色审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最终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了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决策依据.
  • 摘要: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保有储量居世界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陕西省能源生产量飞速增长,但产业内部存在由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能源产出投入率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外商投资的概念,并对陕西能源产业的外商投资现状进行分析,为解决陕西省能源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 摘要:R&D创新能力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甘肃省2013年工业企业R&D投入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各地市州R&D资源分布进行类型划分,并分析不同类型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各地市州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相对优势,提出工业企业R&D投入和资源优化布局的相关政策启示.
  • 摘要: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视角,对能源产业与金融业的互动发展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在分析二者共生演化机理与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能源产业与金融业共生演化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并对2000年~2014年期间我国能源产业与金融业的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时段叠加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能精确地描述能源产业与金融业的共生演化过程,且二者属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金融业对能源产业的影响大于能源产业对金融业的影响.由于对称互惠共生是产业共生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能源产业与金融业实现对称互惠共生的政策建议.
  • 摘要:去产能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工作之一.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就地方而言,煤炭行业又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就企业而言,利润的降低和成本的增长势必给企业走出困境带来极大的阻力,特别是对职工的妥善安置,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又是一个政治性问题,所以只有在各利益相关方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推动去产能工作的顺利进行.
  • 摘要: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以及能源消耗大国,对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迫切.能源与金融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即能源金融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以石油为例,通过分析国际石油能源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能源金融在我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为完善我国能源金融体系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建立多层次的石油市场交易体系,加强石油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提高人民币在能源全融市场中的地位,制定石油能源全融的安全战略以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环境会计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地位,在其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企业环境会计便成为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环境会计在陕西发展的现状,以"五个扎实"为引领,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民生方面提出促进发展的对策,以推进陕西省环境会计的发展.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三方面的通力合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或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贯彻落实"五个扎实"是陕西省各方面工作的重点,同样也能体现在各个行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环境会计方面亦如此。推进环境会计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导,"五个扎实"的提出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结合陕西省自身的特点,切实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细节,对推进陕西省环境会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就成为各界学者热议的话题.而正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牵涉国家多,地域广,对各国的贸易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因此也引起了各国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定义没有统一的界定,关于其未来的发展有很多蓝图构想,其建设也处于初步实施阶段.本文研究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摒弃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采用KPWW法,利用各国投入产出表以及WIOD Data提供的国际投入产出表计算增加值贸易,并将进出口贸易产品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成六大类,并从行业角度进行对比分析.通过2001年~2011年10年间我国与不同地带贸易增加值率、出口增加值以及增加值贸易的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在与中亚、环中亚地带的贸易往来所形成的价值链中所处地位基本属于下游资源加工阶段,我国多从这些国家中进口自然资源、出口工业制成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但在与欧亚地带国家(主要指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所形成的价值链中,主要处于上游地位.最后,根据研究与测算结论,本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完善保税物流区配送业务,树立自主知识品牌,引导产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合理布局,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贸易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 摘要: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举措,其实质是水权在供水区与受水区之间的转移.文章将无法在合同中明确说明的降低成本和改善水质两个重要变量引入跨流域调水契约,构建跨流域调水水权管理的不完全契约模型.以完全契约模式下最优均衡为基准,比较分析不完全契约条件下政府模式和准市场模式的均衡,表明准市场模式下的社会总剩余要大于政府模式下的社会总剩余,因此,对跨流域调水水权实施准市场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达到社会次优.
  • 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资金融通是其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和发展能源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陕西省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陕西省能源产业的资金融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金融和产业三个层面,对陕西省能源产业在应对"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包括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金融支持路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改善资金融通渠道等。
  •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退耕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农民对补偿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热情响应,导致出现复耕、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此,本文在比较视角下构建退耕地区农村的经济福利函数,用影响农户经济福利的比较因素造成的效用变化率度量福利损失,分析这种收入与满意度背离的内在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采用二步聚类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实证测算退耕地区农村的福利损失.文中考虑的比较因素包括退耕地区农村当前收入水平与过去的收入水平比较(习惯性比较)、退耕地区农村收入水平与城市收入水平的比较(城乡比较)和退耕地区农村收入水平与非退耕地区农村收入水平的比较(乡乡比较).结果表明,和非退耕地区相比,退耕地区农村收入水平普遍更低,城乡收入差距更大;习惯性比较促进福利改进,城乡比较和乡乡比较阻碍福利改进,并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 摘要:对陕西省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在分析陕西省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在通过Hamilton函数建立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三者间的最优动态运转路径,并采用1990年度~2014年度人均GDP、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及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等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得出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且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互为Granger原因,提出促进陕西省经济、能源、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 摘要:文章以资源重配的视角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首先,计算了经济波动最小化行业结构.其次,运用我国1987年~ 2013年31个省、区、直辖市细分行业数据,并以实际行业结构和经济波动最小行业结构的距离作为经济波动的度量,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实际行业结构逐渐向经济波动最小化行业结构收敛,表明金融发展是缓解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发展缓解经济波动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资源重配,即引导资源在行业间流动使实际行业结构向波动最小行业结构趋近而缓解了经济波动.
  • 摘要:陕西省是我国的一个内陆省份,是连接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整体升级转型,陕西省目前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旧有思想观念,走循环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陕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文化大省和科技大省,又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源工业一直是陕西的支柱型产业,在国民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为陕西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下滑,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幅度也出现了震荡,为了降低过度依赖能源工业所带来的风险,并与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一致,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势在必行.本文在详细分析近几年陕西三次产业结构现状之后归纳总结了几点产业结构中的问题,并对陕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给出国家提倡的针对性的对策.
  • 摘要:本文基于1993年~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陕西现代物流发展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陕西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其货物运输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枢纽,陕西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从制定完善地方现代物流业法律法规开始,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简化物流准入手续,促进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
  •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愈发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逐步重视对于环境的规制与保护.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品属性,使得环境保护的成本以及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引发了众多讨论.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环境规制势在必行.但是几十年来经济学界对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始终处于争论之中.环境规制究竟是否会阻碍经济发展的速度,会在何种程度上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等等,都值得研究.与国外关于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为稀缺,且大量研究都是基于分省份面板数据基础上的,并未考虑到行业异质性.各省的经济状况与产业结构等方面均有极大的差别,不利于清晰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而各行业内部在环境影响与技术创新方面均有一致性,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在各行业内部较为统一.故本文未使用分省数据进行研究,而是将使用中国2003~2012年工业企业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与物质生产函数形式相似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C-D函数)"模型,对当今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综合文献,引入论证分析,以弥补在实证分析上的不足.
  • 摘要:近年来,水污染、水资源匮乏等问题频发,公众愈加关注水资源问题,饮水安全问题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期安全、稳定的自来水已成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受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农村群众没有喝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自来水作为惠民工程,应该真正贯彻落实到每家每户,使人民群众安全、放心地用水.因此,如何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便利程度,如何保障百姓用水安全及如何保证水质优良,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农村自来水安全使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3条解决办法,即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加强自来水工程建设和优化自来水合理定价机制.
  •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最基本的驱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全球能源危机日益迫近.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能源的稀缺性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生产和生活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居民能源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以西安市居民能源消费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介绍西安市和平社区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分析西安市和平社区居民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能源消费行为的因素,对和平小区居民的能源消耗状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包括加极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的宣传,制定相应政策,调整居民能源消耗构成,通过调控价格促进居氏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节约环保的低碳消费模式从而有利于优化未来的居民能源消耗结构,进一步缓解或解决日益增长的能源供需矛盾.
  • 摘要:太阳能被誉为"理想的能源",是21世纪各个国家重点发展的能源之一.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利用中成功的实例之一,对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对未来能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位于淮河流域平原地带的砀城镇,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在这里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调查发现,太阳能热水器在砀城镇却没有受到青睐,原因在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受产品价格、质量、家庭收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解决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推进太阳能热水器的广泛使用.提高技术水平,推广新型产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以及政府加强监管和宣传是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发展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外交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战略布局.本文梳理了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现状;分析了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提出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对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问题的思考建议,包括构建能源输送安全战略,加强能源输送渠道监测力度,构建特色能源外交战略,平衡中亚各国能源合作。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陕南水源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之一,占南水北调水总量的70%.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关乎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五省市老百姓的饮用水问题,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结合陕南地区天然的地质、地貌特征,积极改善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情况已成为极为紧迫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对陕南安康地区典型流域治理进行了为期近10天的水源地专题调研.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安康市、旬阳县、白河县、石泉县的水污染治理及水土保持措施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各地老百姓环保意识和自觉性大大提升,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提升,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尤其是白河县的"河长制"治水措施和石泉县杨柳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清洁示范区取得治理实效,值得积极推广.其调研结果可为陕南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一点借鉴.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