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缬沙坦和非RAS抑制剂对中国高血压社区居民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6h】

缬沙坦和非RAS抑制剂对中国高血压社区居民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降压药使用和新发糖尿病研究现状

2.RAS系统和糖尿病发生生理机制研究

3.倾向指数方法简介

4.我国以电子健康管理档案开展的研究情况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一部分 缬沙坦组和非IAS抑制剂组比较

1、纳入流程

2、基线情况及比较

3、糖尿病发病情况及比较

4、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

5、倾向指数匹配组糖尿病发病情况及比较

第二部分、缬沙坦组和CCB类单药组比较

1、纳入流程

2、基线情况及比较

3、糖尿病发病情况及比较

4、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

5、糖尿病发生亚组分析及比较

6、倾向指数匹配组糖尿病发病情况及比较

第三章 研究总结

一、讨论

二、总结

三、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一、综述1:长期血压变异与血管事件研究进展

二、综述2:腰围身高比值与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

三、附表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非RAS抑制剂单药治疗对中国社区高血压居民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以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电子健康管理档案为平台,2005-01-01到2011-07-31期间159775名年龄大于18岁的高血压社区居民中,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单独连续服用降压药物至少12个月的高血压居民,建立研究队列,在随后的24个月末,比较其新发糖尿病情况。包括两个系列的比较:缬沙坦组与非RAS抑制剂组(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缬沙坦组和个别钙通道阻滞剂药物组(硝苯地平组、氨氯地平组和非洛地平组)的比较。
  结果: (1)缬沙坦组和非RAS抑制剂组比较情况,研究对象共29295例:缬沙坦组(2107例,7.19%)和非RAS抑制剂组(包括β阻滞剂组(4094例,13.96%),钙离子阻滞组(CCB组)(21397例,73.04%),利尿剂组(1697例,5.79%))。随访24月末,缬沙坦组糖尿病发病率为5.437每千人年,CCB组发病率为7.088每千人年,两组糖尿病发生生存曲线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Log-rank p=0.001)。多因素调整发病风险(Hazard ratio,H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interval,CI)为0.722(0.601-0.867,p=0.001),糖尿病发病风险上缬沙坦组相比CCB组降低27.8%。β受体阻滞剂组和利尿剂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5.201每千人年和4.683每千人年,与缬沙坦组相比,生存曲线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Log-rank p=0.715,Log-rank p=0.350)。多因素(年龄,性别,BMI,基线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调整HR及95%CI分别为1.027,(0.826-1.277,p=0.811)、1.074,(0.832-1.387,p=0.584),差异均不具有统计意义。缬沙坦组与β受体阻滞剂组、利尿剂组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同。以上结果均经倾向指数1∶1匹配验证证实。
  (2)缬沙坦组和CCB类个别药物比较情况,纳入对象共20097例,包括缬沙坦组(2170例,10.80%),硝苯地平组(3921例,19.51%),氨氯地平组(7167例,35.66%)和非洛地平组(6839例,34.03%)。24月末各组对应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缬沙坦组5.596每千人年,硝苯地平组7.310每千人年(Log-rankp=0.001),氨氯地平组6.944每千人年(Log-rank p=0.007),非洛地平组6.418每千人年(Log-rank p=0.041),与缬沙坦组生存曲线比较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缬沙坦组与硝苯地平组、氨氯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相比,糖尿病发生多因素(年龄,性别,BMI,基线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调整HR和95%CI分别为0.704(0.573-0.865,p=0.001),0.767(0.631-0.932,p=0.008)和0.748(0.614-0.911,p=0.040)。缬沙坦组相比各CCB单药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29.6%,23.3%和25.2%。以上结果经倾向指数1∶1匹配验证证实。在亚组分析中,交互作用均无统计意义,各亚组均表现出缬沙坦对新发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结论:
  我们的研究证实了临床试验结果,在“真实世界”中,对于中国高血压社区居民,单独连续缬沙坦降压治疗相比CCB类药物,具有降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