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非均衡理论的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率的实证研究
【6h】

基于非均衡理论的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率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二、商品房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2.1 商品房价格形成机制

2.1.1 商品房特征分析

2.2 商品房价格构成及成本分析

2.3 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理论基础

2.4 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2.4.1 基于成本角度分析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

2.4.2 基于供需角度分析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

2.4.3 需求因素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分析

2.4.4 同时影响供求变动的其他因素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

2.5 市场失灵与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

2.5.1 市场失灵理论在房地产中的表现

2.5.2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三、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3.1 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

3.1.1 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的概念

3.1.2 房地产政策调控的理论基础

3.1.3 房地产宏观调控方法

3.2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性

3.3 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演变

四、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实证分析

4.1 基于非均衡理论模型构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评价体系

4.1.1 非均衡理论在房地产研究中的应用

4.1.2 双曲线型非均衡模型介绍

4.1.3 实证分析

五、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及建议

5.1 对于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偏差原因的分析

5.2 对于未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建议

六、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注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1998年房改,我国开放房地产市场以来,随着居民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的增强,各地的房价也水涨船高,近几年,商品房价格更是以“大跃进”式的速度上涨,很多城市的居民已经无法承受当地商品房的价格,举全家之力,甚至几代人之力去购买一套房,这样的现象也使得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房价节节攀高,逐渐压迫人们的承受极限时,人们总是会把目光投向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在对房屋价格的调控上发挥积极作用,“控制”甚至是“打压”房价上涨,然而,直观的看来,从以往数次调控的效果来看,调控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反效果,出台了意在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政策之后,反而会出现房价的大幅上涨,人民叫苦不迭。因此,对政府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研究,从政策能否调节和引导市场的供需关系,减少市场上非均衡程度方面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可以明晰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宏观政策之间的关系,同时期望能够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