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婴幼儿正常上唇人中结构的组织学研究
【6h】

婴幼儿正常上唇人中结构的组织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婴幼儿正常上唇人中的组织结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婴幼儿正常上唇人中口轮匝肌的免疫组化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唇裂修复中人中结构重建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不同的组织学方法,对婴幼儿正常上唇人中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探究人中结构形成的原因。
  方法:
  选取婴幼儿尸体正常上唇标本11例,均无口腔颜面部疾病。3例分别行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连续切片,行Masson染色,根据连续切片利用3D-Doctor和3DMax软件进行上唇口轮匝肌的三维重建和建模。3例标本行矢状位人中凹正中、左右人中嵴和人中嵴外侧的组织切片,3例标本行横断位鼻底、上唇中部和红唇上缘的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在数字切片系统软件下分别对人中凹、人中嵴和人中嵴外侧的真皮厚度和肌肉厚度进行测量,并结合连续切片进行肌肉纤维走向的观察。2例标本行矢状位人中凹正中、人中嵴和人中嵴外侧的连续切片,对每个部位的三张连续切片分别行抗肌球蛋白重链快肌抗体(MHCf)、抗肌球蛋白重链慢肌抗体(MHCs)和蒸馏水(对照)的免疫组化染色,在相同倍数下取相同视野对比快慢肌的不同染色进行计数。所有数据都在SPSS19.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真皮厚度与人中结构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位置真皮厚度的测量与分析显示,在不同横断位和矢状位上,真皮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2.肌肉厚度与人中结构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位置横断位上人中凹正中及左右人中嵴下方的肌肉厚度进行测量并分析显示,左右人中嵴下方的肌肉厚度明显大于人中凹正中下方的肌肉厚度(P=0.026,0.022<0.05)。
  3.肌纤维走向与人中结构的关系:
  通过对大体标本、切片以及三维图像的观察显示,口轮匝肌分为浅层、深层唇束和深层红唇束,深层唇束肌纤维在人中凹下方交叉,转而向上走形,嵌入对侧人中嵴及其外侧,并与浅层肌纤维交织形成肌肉复合体,进一步增厚了人中嵴及其外侧。
  4.浅层、深层唇束和深层红唇束的肌纤维类型分布:
  在浅层肌纤维中快肌占98.30%,慢肌占1.13%;在深层唇束中快肌占95.30%,慢肌占3.14%;在深层红唇束中快肌占91.31%,慢肌占5.74%。深层红唇束中慢肌比率明显大于唇束(P=0.002<0.01),浅层肌纤维中快肌比率明显大于深层唇束和红唇束(P=0.000<0.01)。
  5.浅层、深层唇束在人中凹正中、人中嵴和人中嵴外侧的肌纤维分布
  在浅层人中凹正中处快肌占95.88%,慢肌占2.41%;浅层人中嵴处快肌占98.52%,慢肌占1.11%;在浅层人中嵴外侧快肌占99.07%,慢肌占0.66%。浅层中人中嵴外侧快肌比率明显大于人中嵴处(P=0.030<0.05),而人中嵴处快肌比率又明显大于人中凹正中处(P=0.001<0.01)。
  在深层唇束人中凹正中处快肌占93.94%,慢肌占4.19%;深层唇束人中嵴处快肌94.49%,慢肌占3.84%;深层唇束人中嵴外侧快肌占95.79%,慢肌占2.70%。快肌、慢肌在深层唇束不同位置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婴幼儿上唇口轮匝肌分为浅层和深层,深层又分为红唇柬和唇束。口轮匝肌浅层、深层红唇束以及深层唇束之间存在不同的肌纤维类型分布。
  2.真皮厚度与人中结构的形成无关联。
  3.人中的形成可能为人中嵴是由于口轮匝肌深层在正中处交叉后嵌入对侧人中嵴及其外侧真皮内,并与浅层肌纤维、致密纤维组织交织形成肌肉复合体进一步加厚了人中嵴及其外侧所形成的;
  4.人中凹则由于肌层薄且少有肌纤维嵌入真皮内而形成相对的凹陷;
  5.人中结构的形成还可能与人中凹、人中嵴、人中嵴外侧浅层不同的肌纤维类型分布有一定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