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化进程中的收入增长可持续性与贫困削减研究——基于含制度资本Todaro模型的理论与实证
【6h】

城市化进程中的收入增长可持续性与贫困削减研究——基于含制度资本Todaro模型的理论与实证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第四节 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一、城市化的概念界定

二、城乡贫困的概念界定

三、制度资本的概念界定

四、城市化中的收入增长及可持续性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一、主要的创新点

二、主要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贫困研究渊源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

一、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变化

二、旧结构主义与新结构主义

第三节 贫困削减的理论研究

一、减贫理论的三个阶段

二、贫困削减的实证研究

三、贫困脆弱性的研究

第四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研究

一、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二、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三、城市化中城乡贫困的互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城市化与贫困削减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二元经济理论模型中的城乡收入决定

二、“贫困-增长-不均等三角”理论(PGI Triangle)

第二节 中国的城市化与制度资本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程

二、制度因素与城市化的关系

三、制度资本的引入及探讨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化与贫困削减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减贫成就

二、城市化进程中贫困削减的两个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假设和模型

第一节 主要假设

一、含有制度资本的城乡生产函数

二、城乡人口及劳动力的变化

三、物质资本的变化

四、制度资本的决定

第二节 含制度资本Todaro模型的一般形式

一、城市厂商的最优决策行为

二、农村家庭的最优决策行为

三、城乡间产品及要素市场的均衡

四、一般模型的均衡解

第三节 含制度资本Todaro模型的具体形式

一、相关函数的具体化

二、动态优化问题的建立

三、动态均衡状态的确定

第四节 动态均衡分析

一、稳态时的增长、失业及收入差距

二、k1-k2双变量相位图分析

三、城市化进程的“中止阈值”

四、动态分析的结论

第五节 参数的比较静态分析及政策含义

一、制度资本相关的参数

二、生产函数的参数

三、其他参数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检验

第一节 实证研究思路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整理

一、数据收集范围说明

二、变量的指标选择

三、数据整理

第三节 参数的估计

一、城乡生产函数参数的估计

二、制度函数及其他参数的估计

第四节 数据模拟及预测

一、城乡人均收入的数据模拟及预测

二、收入分布函数选择及参数确定

三、城市化中的贫困及其变化的模拟与预测

四、城市化中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模拟与预测

五、动态均衡点、中止阈值与贫困的模拟与预测

第五节 理论模型结论的验证

一、验证“结论二’’

二、验证“结论三”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本文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否有利于贫困削减.本文从两方面思考此问题:第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本质是制度变革所决定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这一转变将带来城乡人均收入持续性的增长。第二,根据“贫困-增长-不平等”三角分析框架,城乡人均收入持续性的增长将对绝对贫困的削减带来两方面的效应,一是使整体收入水平上升从而带动贫困削减的增长效应,二是改变收入不平等状况从而影响贫困削减的分配效应。如果城市化进程不被打断,城乡人均收入能持续上升,并且增长效应与分配效应的总和有利于减贫的话,那么中国的贫困将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减少。相反,如果城乡人均收入停止持续增长,那么贫困削减也会停止甚至倒退。因此,由制度因素所决定的城乡人均收入的持续性增长是问题的关键。
  本文尝试将“制度资本”概念引入Todaro模型,使其与人口数量直接相关,从而使制度因素内生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之中,以此演绎伴随着巨大制度变革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对模型的动态优化中我们发现,由于制度资本与人口数量直接相关,经济体中存在着一个潜在的“中止阈值”,当发展中国家达到这个阈值时,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就会立即停止,收入增长也会相应停止。通过理论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动态均衡时的城乡人均收入、城乡人口比例、失业人口等,从而判断城市化进程对于城乡人均收入的均值及方差的影响,进而判断城市化进程是否有利于贫困削减。理论模型可得到结论:(1)考虑制度资本的条件下,城乡收入增长的持续性取决于两个潜在因素:经济体长期的动态均衡点与短期可能面临的中止阈值。(2)城乡收入持续增长带来的增长效应将有利于减贫,而其带来的分配效应不确定,但前者的作用会更大,因而城市化进程中收入的持续增长将有利于贫困削减。(3)城乡收入停止增长后,无论是因为中止阈值而停止,还是因为二元结构转型完成而停止,城市的失业与农村的贫困都会存在。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数据模拟对(2)、(3)两个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都存在增长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情况,因此,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贫困的削减。而对于中止阈值及收入增长的预测显示,在2035年时中国经济将达到动态均衡点,城市化率达到68.28%,绝对贫困将几乎全部消除。贫困人口还会少量存在,主要存在于城市而不是农村。
  本文的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并简要介绍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发展经济学贫困研究的渊源、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贫困削减的理论研究和城市化中的贫困研究等作简要综述。
  第三章理论分析。二元经济理论中的收入决定机制可用以说明“PGITriangle”理论框架中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的交互作用。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体制转型是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将制度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提出“制度资本”的概念,并将此作为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另外,30多年来中国的贫困削减取得了很大成就,绝对贫困的人口数量下降幅度非常大。城市化与贫困削减之间呈现一种正向的相关关系,并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收入持续上升推动贫困大幅地削减;二是贫困削减的同时,城乡收入不均等以及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均等也在持续扩大。
  第四章详细阐述理论假设与模型。首先提出含有制度资本的城乡生产函数,赋予城市部门聚集经济效应,并界定城乡人口与劳动力的变化、物质资本的变化和制度资本的变化。其次,构建含制度资本的Todaro模型的一般形式。通过厂商和农户的最优决策行为实现产品及要素市场的均衡。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态最优化的方法,探讨一般模型的均衡解。第三,设定具体的生产函数和制度函数,使模型具体化并求出动态均衡的解。第四,进行动态分析,一是对稳态时的增长、失业及收入差距进行分析;二是作相位图分析,图形展示“中止阈值”。最后,得出理论分析的三个结论,并对模型中的参数作比较静态分析。
  第五章进行实证检验。首先,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其次,进行参数估计,通过回归估计等方法得到城乡生产函数的参数、制度函数的参数及其他参数。第三,进行数据模拟。将估计的参数代入动态优化的方程中,对城乡人均收入进行数据模拟及预测,再确定收入分布函数、收入方差以及贫困线标准,进而得到贫困发生率及贫困人口的模拟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城市化与贫困、贫困增长率的关系,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中止阈值与贫困削减等问题。最后,验证理论模型结论。一方面通过将贫困(作为被解释变量)与收入的均值、方差(作为解释变量)回归来检验增长效应是否大于分配效应。另一方面验证中国经济停止增长时是否处于动态均衡点,以及此时是否存在城乡贫困。
  第六章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研究不足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