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
【6h】

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一、青少年肥胖与病因

(一)肥胖的流行

(二)造成肥胖的行为因素

二、屏前行为的流行与影响因素

(一)屏前行为的流行

(二)屏前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屏前行为的干预

(四)屏前行为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框架

一、研究问题和假设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框架

四、伦理学考虑

五、研究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

第三章 青少年静态行为与屏前行为研究

一、目标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与调查方法

(二)有关定义

(三)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上学日和周末样本人群年龄和性别分布

(二)静态行为、轻度体力活动、中重度体力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静态行为和屏前行为与青少年营养状态的关系

四、讨论

五、结论和建议

第四章 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与肥胖的研究

一、研究目标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和抽样

(二)调查方法

(三)有关定义

(四)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调查个体的基本情况

(二)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屏前行为的关系

(三)青少年过长屏前行为与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关系

(四)青少年过长屏前行为的时间界值

四、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现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和抽样

(二)调查方法

(三)有关定义

(四)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青少年学生屏前行为现况

(二)屏前行为与中学生特质焦虑的关联

(三)过长屏前时间与家庭因素

四、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青少年过长课余屏前行为干预研究

一、研究目标

二、对象与方法

(一)抽样方法和研究对象

(二)基线调查

(三)干预实施

(四)项目评估

(五)焦点组访谈

(六)数据录入及分析

(七)调查员的选择和培训

(八)质量控制

三、结果

(一)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干预效果评价

(三)、人格特征的分布

(四)人格特征对干预效果的影响分析

(五)过长屏前行为的严重程度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关联

(六)、关于肥胖干预障碍的访谈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和建议

全文总结

一、主要研究结果

二、研究的局限性

三、政策建议

四、研究创新性

五、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青少年屏前行为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附件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

声明

展开▼

摘要

一、研究背景
  肥胖是儿童青少年人群中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的屏前行为是肥胖可以干预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在流行现况、对健康的影响、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的系统性研究。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上海市初中学生为研究人群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和健康促进干预试验,掌握青少年屏前行为的现况,分析屏前行为与超重、肥胖的关联,验证过长屏前行为的时间界值,分析心理因素和家庭环境对过长屏前行为的影响。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干预,探索个性特征因素对干预效果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和开展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1、青少年静态行为与屏前行为研究。2011年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三个区3所中学的学生自行填写调查表,对学生上学日和周末的整日各个活动分类汇总和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
  2、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与肥胖的研究。采用二阶段随机抽取四个区9所中学6-9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在以上调查的对象中抽取6所学校开展血生化检测。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采用二项次Logistic回归等进行多因素分析。
  3、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现况与影响因素研究。对上海市青少年屏前行为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心理和家庭因素对过长屏前行为的影响。采用二阶段随机抽取四个区9所中学6-9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分别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采用二项次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4、青少年过长课余屏前行为干预研究。运用社会认知理论和生活技能教育的方法来探索适宜的干预模式,评估干预的效果和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以达到降低中学生不良电子屏幕行为和肥胖率的目的。准试验研究设计,设有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和效果评估的调查均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学校环境的调查。干预措施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框架,内容包括生活技能教育教材、教案和教具的制作,以生活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开设试点干预学校健康教育课,给学生和家长发放健康行为塑造的小册子,开展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专题讨论等。分别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二项次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四、研究结果
  1、青少年静态行为与屏前行为研究:周末调查对象的静态行为是每天389.19分钟、屏前行为的时间是每天122.93分钟。青少年的静态行为时间与中重度体力活动无关,与轻度体力活动呈负相关。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的周末的屏前时间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与肥胖的研究: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组比较,屏前时间过长的比率较高,同时肥胖组的父母BMI值较大、男生较多、喝含糖饮料的概率较大、每天锻炼60分钟的天数少、与同龄的孩子相比饭量较大,年龄较小。本研究没有发现过长屏前时间学生的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的均值相对增高。经过验证,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交互作用后界值为1.43个半小时的时候,过长屏前时间对青少年健康已经产生影响。关于过长屏前时间的界值的验证还需要在更多的健康问题当中,并且在不断完善屏前时间测量和调查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
  3、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现况与影响因素研究:本次调查青少年学生在一周内平均每天的屏前时间的平均值是2.68小时,其中男生为2.92小时,女生为2.47小时。51.5%的调查对象平均每天屏前时间大于或等于2小时。关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过长屏前行为的学生当中,不良环境的影响、自卑倾向和学习压力对屏前时间的影响显著。在家庭环境中影响过长屏前时间的因素包括拥有电子设备、家庭对屏前时间没有约束、父母亲的屏前行为过长、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
  4、青少年过长课余屏前行为干预研究:经过1年的干预,评估结果发现目标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控制了性别和分组的影响之后,神经质和掩饰性与行为的改变有关。在干预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格特征分布不同,有可能会影响干预的效果。
  五、研究结论
  屏前行为已经是上海市青少年普遍的行为。过长屏前行为与肥胖等多种健康问题有关。青少年过长屏前行为受到家庭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影响,屏前行为的干预效果除了干预措施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个性特征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