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概念整合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阐释
【6h】

概念整合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1.4.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mages

1.4.2 Corpus Selection

1.5 Research Structure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A General Review of Previous Poetry Image Studies

2.2 Image Studie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BT(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CBT

3.2 Important Concepts of CBT

3.2.1 The Basic Conceptual Blending Network

3.2.2 Types of Conceptual Blending Networks

Chapter Four Chinese Ancient Poetry Image Studies Based 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4.1 Studies of Archetype Images

4.1.1 Studies on the Image of Willows or Willow Branches

4.1.2 Studies on Cuckoo Images

4.1.3 Conclusion of Archetype Image Analyses

4.2 Studies of Conventional Images

4.2.1 Analyses of Cloud images

4.2.2 Analyses of the Moon Image

4.2.3 Conclusion of Conventional Image Analyses

4.3 Analyses of Impromptu Images

4.31 Study of Impromptu Images in “Early Departure on Mount Shang’’

4.3.2 Study of Impromptu images in “Pavilion Laolao’’

4.3.3 Conclusion of Impromptu Image Analysis

4.4 Conclusion of Chapter Four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ments

声明

展开▼

摘要

古诗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经典的文学形式。而意象作为古诗的精华所在,则是理解古诗的关键。因而古诗意象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然而传统意象研究则侧重于意象的表面,而忽视其内部运作机制与性质。此外,传统研究在有关意象的分析过程中,也更倾向于采用文学或美学手段分析其使用技巧,语言特点或是赏析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在此文中,笔者试图从新的角度研究分析古诗意象。一种更科学的分析方法,即概念整合理论,将被用于文中的意象分析。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Fauconnier于1997年首次提出这一理论,又于1998年与Turner合作进一步完整阐释此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认知力,能够适用于解释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现象。在此,这一理论将用于探索古诗意象的运行机制。为了能够更科学系统地进行分析,本文中的意象将根据严云受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与之前相关研究中选择诗歌意象的随意性相比,本文作出了一定的改进。
  通过分析,同一首诗歌中的不同意象之间的相互影响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意”与“象”通过压缩、投射,形成合成空间的的过程也得以展现。而三类意象所展现出的不同之处也在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除了意象方面,此文也探索了读者理解意象的复杂认知活动。概念整合网络则成功展示了读者获得意象正确含义的过程。此外,这一研究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例如中国古诗的翻译。
  总之,概念整合理论为意象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更科学、系统的路径,而这一研究反过来也证明了该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并促进了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