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意象审美理论于水体景观设计之运用的探讨
【6h】

中国意象审美理论于水体景观设计之运用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一、绪论

1课题研究的动机和目的

2文献综述

3研究方法

4论文结构说明

二、水体景观的界定

1景观的界定

2水体景观的界定

三、水体作为意象审美对象的可行性分析

1水体的物理审美特征分析

(1)水形

(2)水态

(3)水影

(4)水色

(5)水势

(6)水声、水味

2水体的人文审美特性分析

(1)水的性灵说

(2)水的德性说

(3)水的智性说

(4)水的神秘说

(5)水的实用说

(6)水的神圣说

3本章小结

四、中国意象审美的由来

1中国意象思维的涵义界定

(1)思维的涵义

(2)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3)意象思维的界定

2“意象”的由来

(1)“象”的由来

(2)“意”的概念

(3)“意象”的出现

3中国意象审美

(1)意象审美

(2)中国意象审美的历史由来

4本章小结

五、中国意象审美理论应用于现代水体景观的可行性分析

1意象的美学特征

(1)象外之意的美学追求

(2)情与景的交相融合

2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对各种水意象的认识

(1)水态水势皆含情

(2)物聚于水哀乐错杂的意蕴

(3)人水相合的情感体会

3中国古典园林实践中,对水体审美特征的取向

(1)洁净之美

(2)虚涵之美

(3)流动之美

(4)文章之美

4意象审美的现实意义

5本章小结

六、水体景观中“意象”的“创造”

1.和目的性的意象在水体景观中的发生条件

2.“境”的创造之相关理论回顾

(1)古典园林意境的特征

(2)古典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

(3)古典园林意境生成的规律1

(3)古典园林意境生成的规律2

3“境”的创造——物有延伸

(1)藏源引流

(2)因借体宜

(3)旷奥相应

(4)穿插融合

(5)层次处理

4审美心态的准备——因情迁想、思与境偕

(1)转态

(2)比拟

(3)移情

(4)通感

(5)补虚

5本章小结

七、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从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出发,以探求水体景观审美的可持续性为研究的目的。由中国意象审美理论的“物有限而境无限”的主旨,得到启示,探讨其在水体景观的设计实践中的运用。这种探讨的目的是:以观而后之感的审美理论,反过来作用于审美对象的创造,这其实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以反向逆推来解决当前水景设计中存在的:审美价值过度局于表面,比较单一、具象,缺乏审美的可持续性这方面问题。力图使水体景观作品的审美价值长久不衰,具有可持续的吸引力。本文首先从水体景观着手展开分析。水形、水态、水影、水色、水势、水声、水味等审美特质的具备,使水体的艺术表现具备了全方位的展示载体。使全方位的调动人们的审美情绪成为可能。而水的性灵说、德行说、智性说、神秘说、实用说、神圣说,这些依承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思想,从水的物理性征中演绎出的各种意识形态,又使水具备了丰富的人文审美特征。这些条件的具备,为水体作为意象审美的对象创造了可能。然后分析考证了意象审美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对水意象的认识,为探求水体的相关物理品貌与相对应的情感意象的情况,提供了文学参考。通过阐述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水体的清洁之美、虚涵之美、流动之美、文章之美的审美取向,反映出,理水实践中存在对水体超脱物外的审美追求。最后,对审美心态的准备进行补充阐述,指出重在因情迁想,并简单介绍转态、比拟、移情、通感、补虚的品赏方法,帮助实现和目的的意象感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