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苎麻牵切及其纺纱工艺研究
【6h】

苎麻牵切及其纺纱工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前言

1.2 牵切技术简介

1.3 牵切技术应用于苎麻纺纱的研究现状

1.4 苎麻牵切纺纱存在的问题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2 苎麻牵切的原理及主要工艺参数

2.1 苎麻牵切的基本原理

2.2 苎麻牵切的主要工艺参数

2.3 本章小结

3 减少硬条、并丝的工艺措施

3.1 苎麻牵切条的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

3.2 苎麻牵切工艺参数的设置

3.3 苎麻牵切条质量改善的措施研究

3.4 牵切隔距对牵切条纤维长度分布及短绒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苎麻牵切纺纱工艺的生产性试验

4.1 原料的准备

4.2 牵切

4.3 预并

4.4 精梳

4.5 针梳、粗纱

4.6 细纱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的苎麻纺纱中存在着因开松、梳理环节造成纤维损伤严重、易纠缠产生麻粒等缺点,而且梳麻条中存在的超长、倍长纤维严重影响了成纱均匀度。通过生产实践表明,苎麻的牵切工艺可以代替传统苎麻纺纱中的开松和梳理环节,以减小对纤维的机械损伤、减少麻粒,同时也可以减少和消除超长、倍长纤维,并直接成条。但是,苎麻牵切条中硬条、并丝和未牵开的纤维束仍较多,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结论如下:
   其一,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苎麻牵切工艺参数:喂入定量为180-210g/m,压力为1081.48kg左右,牵切隔距为110mm左右,牵切区牵伸倍数在5.0左右,预牵切区牵伸倍数在3.0左右。
   其二,探讨了改善苎麻牵切质量的几点措施:在牵切机的牵伸区加装针辊装置、预牵伸精干麻和针梳牵切条。
   苎麻牵切机加装针辊,提高了牵切条质量,硬条减少18%左右,“集束”降低25%左右;对喂入的精干麻进行预牵伸,硬条减少26%左右,“集束”降低31%左右;对牵切条进行针梳后,硬条减少20%左右,“集束”减少32%左右。同时,这三种改善牵切条质量的措施也将对苎麻牵切设备的改进有着积极地指导作用。
   其三,将常规精梳条和牵切精梳条在不同隔距(35mm、43mm、51mm和59mm)下进行牵切,探讨不同隔距对牵切后纱条中纤维长度分布和短绒的影响。不同隔距牵切后,纤维的平均长度接近于牵切隔距;牵切后的纤维长度不匀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试验数据表明,牵切隔距接近于麻条中纤维平均长度一半时,该麻条牵切后产生的短绒较少。
   最后,跟踪测试苎麻牵切纺纱流程中半制品(预并条、精梳条、各道针梳条和粗纱)及苎麻纱质量并与苎麻常规纺对比分析。
   (1)牵切条与梳麻条相比,硬条稍多、但麻粒要远远少于梳麻条,麻粒降低60%左右;同时,长纤率降低38%左右,短纤率降低30%左右;且纤维的长度不匀降低48%左右。
   (2)牵切纺预并条中硬条稍多一点,而麻粒数就以绝对的优势小于常规纺,减少了70%左右。
   (3)牵切纺初梳条和复梳条中硬条稍多于常规纺,麻粒少于常规纺。其初梳制成率提高5%左右,复梳制成率提高2%左右,总制成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牵切纺精梳条中的长纤率降低50%左右,短纤率降低36%左右。
   (4)牵切纺中针梳条和粗纱的质量要稍好于常规纺。
   (5)牵切纱质量优于常规纱,其强力提高15%左右、条干改善13%左右、粗节、细节减少57%左右、麻粒减少57%左右、毛羽数也有10%左右的降低。
   (6)牵切纱临界捻系数小于常规纱,αm为92左右。
   本文在牵切工艺的优选、如何更好地提高牵切质量以及跟踪、测试整个牵切纺过程中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证明了苎麻牵切纺的可行性。但是,苎麻牵切纺原料的性状和牵切设备的改造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