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衡于人体动静态的合体男衬衣结构研究
【6h】

平衡于人体动静态的合体男衬衣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合体男衬衣的概念及定义

1.4.2 课题的基本构架及相关技术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基础理论研究

2.1 男体形态特征研究

2.1.1 男子上体静态特征

2.1.2 男子上体动态特征

2.2 人体测量

2.2.1 计测点和计测基准线

2.2.2 测量方法及仪器

2.3 男衬衣结构设计原理

2.3.1 男衬衣的分类

2.3.2 男衬衣结构设计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合体风格男衬衣的合体纸样设计

3.1 市场调查

3.1.1 男衬衣消费市场调查

3.1.2 男衬衣品牌市场调查

3.2 男子上体测量实验

3.2.1 测量实验设计与准备

3.2.2 测量实验过程

3.2.3 测量数据汇总及分析

3.3 基于人体特征的合体男衬衣结构设计

3.3.1 合体男衬衣衣身平衡方式探索研究

3.3.2 袖窿结构设计

3.3.3 后背宽尺寸设计

3.3.4 袖山结构设计

3.3.5 袖窿与袖山的配伍设计

3.4 合体男衬衣样衣试制

3.4.1 男衬衣的合体纸样的优化处理

3.4.2 下摆豁开量的测量实验

3.5 男衬衣的合体纸样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4 实验样衣的确定与制作

4.1 实验样衣的制作目的

4.2 合体男衬衣胸围放松量的先验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案

4.2.3 实验过程

4.3 实验样衣合体纸样的确定

4.3.1 实验样衣的款式

4.3.2 实验样衣结构尺寸的确定

4.4 实验样衣的制作

4.4.1 样衣制作工艺

4.4.2 实验成衣效果

4.5 本章小结

5 男子样衣着装实验与主观评价

5.1 着装实验设计

5.2 主观评价体系的建立

5.2.1 主观评价方法的确定

5.2.2 静态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标尺的确定

5.2.3 动态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标尺的确定

5.3 着装实验

5.3.1 受试者的选取

5.3.2 实验过程的设计

5.4 撇胸角度变化实验结果

5.4.1 实验参数设置

5.4.2 实验数据分析

5.4.3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数据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6.1 实验数据的预处理

6.1.1 实验数据预处理的目的

6.1.2 主观评价者有效性分析

6.1.3 多因变量方差分析

6.1.4 指标的筛选

6.2 实验数据分析

6.2.1 主成分分析

6.2.2 聚类分析

6.2.3 模糊综合评价

6.2.4 模糊综合评价在男衬衣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6.2.5 一级综合评价

6.2.6 二级综合评价

6.2.7 小结

6.3 动静态平衡关系的数学模型建立

6.3.1 数学原理

6.3.2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6.3.3 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

6.3.4 回归分析与结果

6.3.5 动静态平衡效果最佳的模型参数区间

6.4 本章小结

7 数学模型的检验与推广应用

7.1 数学模型的检验

7.1.1 检验思路

7.1.2 检验过程

7.1.3 检验结果

7.2 数学模型的局限与优化

7.2.1 模型的局限

7.2.2 模型的优化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工作展望

8.2.1 存在的问题

8.2.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样衣结构设计表

附录3 着装实验评价设计表

附录4 着装实验静态评价数据表(6名评价者)

附录5 着装实验动态评价数据表(3名试穿者)

附录6 多因变量方差分析—主效应方差分析表(完整)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及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男士对男衬衣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人体的穿着舒适性,还会考虑其静态的美观性,同时希望能有效地掩盖和修饰体形。要综合平衡这些要求,合体男衬衣的结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围绕合体男衬衣的结构设计及影响合体男衬衣动静态的关联因子,通过市场调研、理论研究、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法与步骤展开了分析与研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对传统男衬衣制版方法进行了梳理,针对消费者市场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根据男子上体静态特征和运动特点,对与合体男衬衣动静态平衡相关联的结构因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体男衬衣的概念及定义,通过男衬衣胸围放松量的实验设计,找出了针对170/88A体型的男子较为舒适美观的合体男衬衣的胸围放松量,并将其作为合体男衬衣的动静态平衡关系研究的关键定量A,同时确定了后背宽、袖开深以及袖肥作为研究的自变量。
  2、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男子基础纸样进行合体男衬衣衣身结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一般传统男衬衣的结构特征是衣身上无省道且门襟连口的平面结构,而男子胸部由于胸肌凸起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立体形态,由此本论文寻求了将传统的男衬衣结构特征与男子体型特征相匹配的合体男衬衣衣身结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即通过旋转前中心线到一定的撇胸角度来达到消除前胸浮余量的目的,最终通过样衣试制和纸样优化得到了合体男衬衣的相应纸样,本论文简称“合体纸样”。
  3、通过人体测量,以170/88A体型的男子为研究对象,得到了关键的固定参数(领围、前胸宽、肩宽和前过肩长度)和自变量(后背宽、袖开深和袖肥)的值以及范围。以撇胸角度、后背宽、袖开深、袖肥为自变量进行了有关合体男衬衣动静态平衡研究的实验设计,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撇胸角度变化实验,二是影响合体男衬衣动静态平衡的结构参数变化实验。最终确定设计制作15件合体男衬衣并进行了实施及数据采集。
  4、建立相应的动、静态的评价体系,分别对15件实验样衣进行主、客观评价,并运用多因变量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分别从5个静态指标中提取了对实验样衣静态美观影响最大的4个静态指标,及从15个动态指标中提取了对实验样衣动态舒适性影响最大的8个动态指标;还运用了模糊数学方法,对实验样衣的动、静态效果进行了梳理与排序。
  5、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两个方面的数学回归模型:一为不同的撇胸角度和不同的胸围放松量与下摆豁开量的数学回归模型;二为合体男衬衣的结构参数(后背宽、袖肥和袖开深)与样衣动静态平衡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并给出了动静态平衡效果最佳的模型参数区间,能提供样衣动静态平衡效果的预测。
  6、对所建立的数学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基本正确,并基于以上检验,对数学模型的局限性和优化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本课题的研究及成果对合体男衬衣的结构优化进行了探索,所提出的结构方法实用、可行。本文的研究及实践不仅丰富了男装结构设计理论,也丰富了男衬衣的结构设计的实用技术,并能用于生产实践,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