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研究
【6h】

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

国内文献综述

文献简评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研究方法与创新

研究方法

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基金投资风格研究的相关理论

基本投资风格概述

概念的界定

基金投资风格分类

基金投资风格形成的理论基础

投资组合理论

两基金分离定理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行为金融学理论

本章小结

基金投资风格的现状分析

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

开放式基金概述

开放式基金的现状

开放式基金风险分析

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发展状况

美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发展状况

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发展状况

中美基金投资风格发展历程的比较与启示

本章小结

基金投资风格识别方法及筛选

事前分析法

事后分析法

基于组合的风格分析法

基于收益率的风格分析法

两种事后分类法的比较分析

事后分析方法模型筛选

晨星投资风格箱法

Sharpe多因素回归模型

Gruber四因素模型

本章小结

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实证研究

研究区间与样本选择

研究区间

样本选取

基金名义投资风格分析

基金实际投资风格的分析

模型的构建及判断标准

风格指数选取

收益率计算

实证分析

实证结论及原因分析

基金风格漂移风险度量

问题的提出

模型的选择

样本选取及指标的计算

实证分析及结论

基金风格漂移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研究建议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建议

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证券投资基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开放式基金更是步入了飞速发展时代。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也推动了基金业的繁荣,随着基金产品的持续大量发行,特别是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规模的上升,为全球基金业创新发展打开了空间。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成立80家基金公司,至2013年7月10日,我国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542只,混合型基金257只,债券型586只,LOF95只,ETF74只,QDII8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也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目前,国际上对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主要使用两种方法,基于组合的研究方法和基于收益的研究方法。前者需要获得持有的全部股票的情况,因此存在数据的适时性和收集成本大等问题。后者由于应用方便,是研究投资风格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基金投资风格的识别及风格漂移风险测度两方面对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筛选风格识别分析模型,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基金风格漂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各基金在研究期间的实际投资风格情况及风格变化情况,将所得结果与各基金事先声称的投资风格相比较并分析其原因,并进一步探索风格漂移风险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针对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本文共分6章:第1章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第2章基金投资风格研究的相关理论。本章先给出了基金投资风格的定义,解释了什么是风格漂移、漂移风险,并对投资风格进行了分类。再者本章阐述并分析了投资风格形成及风格漂移形成的理论基础。第3章是对我国基金投资风格发展状况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历史并对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对于中美两国的基金风格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比较。第4章是基金投资风格的分析方法及筛选。详细介绍了两种事后风格分析方法——基于组合的风格分析法(PBSA)和基于收益率的风格分析法(RBSA),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风格识别方法的模型,对不同模型进行了分析,筛选出本文采用的识别模型。第5章是本文的重点。它是在第4章所选取的模型基础上对基金风格漂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部分基金的实际风格与名义风格确实存在出入,发生了风格漂移现象。通过分析实证结论,推断风格漂移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并且进一步测度了风格漂移的风险,分析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第6章是本文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三点:第一是研究的视角方面,由于开放式投资基金进入我国较晚,加之市场投资者投资理念的不成熟,国内对基金投资风格鲜有关注,涉及此方面的专业研究则更少;第二为了克服解释变量自身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使用横向差分处理法,尽量消除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第三研究的内容方面,在分析名义投资风格与实际投资风格不同的基础上,度量了基金风格漂移现象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基金风格漂移对其绩效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