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语料库的态度立场形容词语法标记的对比研究
【6h】

基于语料库的态度立场形容词语法标记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封面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List of Tables

List of Figures

List of Abbreviations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 definition of stance and related terminologies

2.2 Taxonomies of stance markers

2. 3 The functions of stance

2.4 Previous studies on adjectives and stance marking

2.5 Some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present study

Chapter 3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Analytical Framework

3.2 Corpora

3.3 Analytical tools

3.4 Research procedures

Chapter 4 Result and Discussion

4.1 Data analyses of attitudinal stance adjectives markers

4.2 Major patterns of writer-related attitudinal stance adjective Markers

4. 3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the Four Major Subcategories

4.4 Functional analyses of stance

4.5 Comparative study of“important”,“necessary”,“essential”

4.6 Left collocates of attitudinal stance adjective markers

4.7 Other grammatical feature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立场在人际的语言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作者在表达态度评价等过程中暗含了作者的社会价值观并建构了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立场标记的研究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其大多数局限于立场标记语、立场状语及立场副词,而对立场形容词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研究国内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和英国本土学生在态度立场形容词应用上异同,所选子库分别来自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及英国学生书面语语料库(BAWE)。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其一,英专学生更喜表达对命题的情绪反应和难易度判断,而英国学生更易表达其对命题的实施能力及价值性判断。其二,在表达态度立场时,两者都一致多采用立场形容词加不定式结构,其它能对立场做出语法表达的补语从句实际用得很少。英专学生可能由于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而倾向多用第一人称表达显性的立场,而英国学生更多采用隐性结构以保持客观中立并试图建构和读者的关系。其三,作者的情绪和能力多以不定式结构显性地传达,而对命题难易和价值评判多以不定式型式隐性表达。其四,本文通过实例对立场的功能分析发现作者对于某一命题的立场表达实际是其价值观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呈现,且运用主从连词是建构和维系作者和读者关系的有效手段。其五,三个近义词“important”,“necessary”及“essential”具有错综语义韵;英专学生在其后补语从句里多用行为动词和存在动词,而英国学生多用心理动词。其六,态度立场形容词左侧多现系动词,因果状语和增强型程度状语。最后,作者发现否定,疑问和缩略都极少使用,且时态常为一般现在时。
  此研究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其一,立场的语言表达及其功能实现方式应在课堂中教导,尤其是隐性立场的表达理念及立场在价值观、人际功能的作用。其二,语义韵的研究方法应传授给学生,培养其语义韵及语言地道性的意识,更好的掌握常用词尤其是近义词的语义和搭配特点。其三,语言习得者应注重社会热点议题和价值导向以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和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