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清医学传教士稻惟德研究
【6h】

晚清医学传教士稻惟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清末,各个差会的新教传教士先后进入中国,医学传教士陆续登上历史舞台,稻惟德(Arthur William Douthwaite)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稻惟德是一名药剂师,但他和其他的医学传教士一样在中国开设医院,施医赠药。他参与反鸦片活动,开设戒烟局,收治烟瘾患者。他译著《中西眼科指南》与《全体图说》,向中国人介绍眼科与解剖学知识,积极传播西医理论和技术。他对中药有独到的见解,进行了一系列中草药研究。甲午战争期间,稻惟德在烟台筹建红十字会医院,救助受伤士兵,获得清政府颁发的“帝国双龙勋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他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对西医的传播、对中药的研究等方面着手,研究他在中西医交流以及中药科学化上的重要贡献。 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史回顾、原始文献的出处以及研究的具体内容与方法。稻惟德的医疗传教活动长达二十五年,涉及医疗实践、医学教育等众多方面,尤其是他在中药上的奠基性的工作,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主要探讨清末医学传教士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内地会[1]的概况以及稻惟德在中国的传教历程。这一时期,西医逐渐成为传教工具,促进了在华医学传教士群体的增加。而内地会“融入本土”的策略为稻惟德来华提供了机遇,他先后在浙江、江西、山东等地传教,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角色转换,从起步到熟练的传教阶段,承担了医学传教各个方面的工作。 第三章主要论述稻惟德在传播西医理论与技术上所做的努力。首先是他所进行的医疗活动,包括他在传教地区建立的诊所与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他筹建的红十字会医院的情况。其次是他在麻风病和疟疾上的医疗实践,为近代中国传染病的防治所做的工作。另外论述他的西医译著《中西眼科指南》与《全体图说》,包括这两本书的出版背景与主要内容以及对近代中国眼科与解剖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是他为扩大医学传教士的影响力所做的事务性工作,简述他加入博医会[2]并担任两年理事长以及在博医会报上发表文章等的情况,同时介绍稻惟德在中西除烟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他设立的戒烟局与反鸦片活动的成果。 第四章重点介绍稻惟德对中药的研究。他从药物性状、功效、产地、中西药物差异等方面着手对有毒中草药进行了探索。在认识的基础上,他尝试对这些中草药进行提纯。同时,他参考西医做法,对中药进行改良炮制,并将这些药物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稻惟德用药的主要特点是:以西医为主,中药为辅;侧重有毒中草药;侧重改良中草药,在西医模式之下,尝试中药科学化。 第五章主要总结全文研究的意义。首先作为一名医生,稻惟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职业医生的操守,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胸怀救死扶伤之仁,救治了大量中国伤患。其次,稻惟德通过开办西式医院、译著西医书籍、参与医学组织团体的事务等,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推进了中国医学向现代化的转型,在中西医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历史作用。最后稻惟德还对中医药进行了研究,与同时期的聂会东(Jas.B.Neal)、威尔逊(William Wilson)等人,利用化学方法初步尝试中药科学化,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意义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