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责任分配研究
【6h】

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责任分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思路

1.3研究综述

1.3.1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

1.3.2碳排放责任认定原则研究

1.4创新与不足

1.4.1创新之处

1.4.2不足之处

第2章 隐含碳及责任分配测算方法

2.1 隐含碳的基本测算方法

2.1.1 生命周期法

2.1.2 IPCC法

2.1.3 IO法

2.1.4 DEA法

2.2国际投入产出模型

2.2.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2 非竞争投入产出表

2.2.3 生产与消费及贸易隐含碳的计算

2.3中美贸易隐含碳责任分配模型

2.3.1“生产者”原则碳排放模型

2.3.2“消费者”原则碳排放模型

2.3.3“共同分担”原则碳排放模型

第3章 中美贸易及碳排放分析

3.1 中美贸易结构分析

3.1.1 两国贸易结构比较

3.1.2 双边贸易结构变化

3.2 中美碳排放比较分析

3.2.1 中美碳排放总趋势比较

3.2.2 中美各产业部门碳排放比较

3.3 中美碳排放结构分析

3.3.1 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分析

3.3.2 完全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分析

3.3.3 综合比较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隐含碳责任分配量化

4.1 中美隐含碳测算

4.1.1两国生产与消费隐含碳测算结果

4.1.2两国出口与进口及加工贸易隐含碳测算

4.1.3 中美双边贸易的隐含碳测算

4.2 责任分配测算

4.2.1 基于生产者原则的责任分配

4.2.2基于消费者原则的责任分配

4.2.3基于共同分担原则的责任分配

4.3 共同原则下中美碳排放责任

4.3.1三种分配原则下碳排放比较分析

4.3.2共同原则下中美行业碳排放责任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5巴黎国际气候变化大会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积极地推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的达成,并且今年的4月已签署协定。中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基本实现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并将继续履行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上承诺的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远景目标。中国在“十三五”期间的总目标是降低18%的碳排放强度,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包括减排潜力、资源条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最终将相应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分配给各地区,确保国家碳强度下降。虽然中国不断致力于减排,但是仍然面临发达国家碳排放责任的压力,因此,在测算隐含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如何进行责任的合理分配,对我国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2002、2007和2013年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编制了相应的中美双边投入产出表,并且结合EORA碳排放数据库进行分析。首先测量中美一国层面上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最终需求部分拉动中美隐含碳排放的因素差异较大,中国的投资拉动最大而美国则是居民消费拉动的隐含碳排放最大。然后通过责任分配模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生产者原则下中国的碳排放逐年增加,且2002-2007年的增加尤为迅速,而美国生产者原则下的碳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消费者原则下中国的碳排放仍然是逐年增加,而美国则一直减少,中国的生产者原则下的碳排放大于消费者原则下的碳排放,美国则相反。最后通过共担模型对中美贸易中的碳排放进行分配,中国生产者承担的比例逐年增加且远大于消费者责任,美国在共担原则下生产者和消费者承担的比例大致相同。在生产和消费原则下分析了具体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部门承担的碳排放多,美国则是服务业的碳排放较多。在共担原则下,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化学品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采矿和采石业和电力设备制造及安装修理业是中国承担碳排放责任较多的部门。 最后根据双边贸易隐含碳的测算结果以及责任分配结果,从中美贸易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绿色投资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汤祥;

  •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华大学;
  • 学科 国际贸易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金继红;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美贸易; 碳排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