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鼠肝干细胞存在的病理学依据及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6h】

小鼠肝干细胞存在的病理学依据及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tract

缩略词表

详细中文摘要

详细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

一、主要器材

二、主要试剂及其制备

三、实验动物

实验方法

第一部分:不同来源的小鼠肝干细胞存在依据之研究

第二部分:小鼠自体肝干细胞在损伤肝再生中的作用研究

第三部分:体外培养的小鼠肝干细胞在损伤肝中再植入研究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不同来源的小鼠肝干细胞存在依据之实验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小鼠自体肝干细胞在损伤肝再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体外培养的小鼠肝干细胞在损伤肝中再植入研究结果

讨论

一、机体内肝干细胞的存在与来源

二、肝干细胞与损伤肝再生的新假说--肝流域假说

三、体外培养的成体肝干细胞可以再植入参与损伤肝的再生重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肝干细胞的存在依据及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和形成的文章

展开▼

摘要

在个体发育中,细胞有分化等级差异——从受精卵、胚胎干细胞、各级多能干细胞到有成熟结构和功能的各组织、器官的细胞.个体发育完成后是否某些等级的干细胞仍存留于个体的组织器官中呢?生命历程中,组织器官不可避免地经历生理性或病理性细胞丢失和再生.存留于造血系统、表皮和肠上皮中的干细胞在这种再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肝脏中又是什么情况昵?为此,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工作,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概述如下:1.得到C57小鼠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候选细胞:骨髓细胞(BMC)、胎肝源上皮样集落形成细胞(FECFC)和两种肝内源性成体肝上皮样集落形成细胞(LEPCs和HECFC).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回输体内脾结节形成实验和受体内衍生于骨髓供体细胞的Mx-Cre和sry的检测(免疫组化和PCR),表明:这几种来源(骨髓源、胎肝源、成体肝内源)的细胞具备肝干细胞特性.另发现肝损伤还能使骨髓源脾结节细胞肝胆标志表达增强.2.病理观察肝再生中肝/胆管细胞、OVC和肝细胞源大核分裂相及肝干细胞源小核分裂相,发现:1)RS/PH组:小核分裂相所反映的内外源肝干细胞(包括OVC)可能是肝重建的决定因素,其中窦板交界处小核分裂相可能是骨髓源肝干细胞参与肝重建的形态学证据;2)RS组14天后小核分裂相逐步增多,可能反映了内外源肝干细胞在肝细胞更新中的作用;3)大小核分裂相所反映的肝细胞与肝干细胞可能不仅是单纯PH组肝重建的共同决定因素,而且可能共同参与了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肝细胞的更新.结合上述结果和相关报道,提出了肝流域假说——肝内源性成体肝干细胞存在于小胆管/COH附近,其能复制、产生子代(由OVC经小肝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不同分化等级的细胞从小胆管/COH附近流经肝板汇向中央静脉,形成该流域干流;由血循环路过的外源性干细胞在干流不同的部位分裂增殖、部分转分化为肝系细胞,作为支流汇入干流.生理性肝细胞更新和病理性肝重建实际上是肝流域中三种成分(位于小胆管/COH附近的肝干细胞/OVC,有有限增殖潜能的成熟肝细胞和外源性干细胞)共同对肝再生信号作出反应的结果.3.肝内源性成体肝干细胞系(LEPCs)在体外转入由Alb启动子/增强子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用脾注射法移植到小鼠CC14肝损伤模型中,通过供体源细胞的绿色荧光检测及连续冰冻切片的H-E染色和A1b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体外培养的LEPCs能植入受损肝并增殖分化为具有正常形态和功能的成熟肝细胞、帮助损伤肝重建.

著录项

  • 作者

    余宏宇;

  •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学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朱明华,刘惠敏;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57.302;
  • 关键词

    肝干细胞; 卵圆细胞; 核分裂相; 肝脏损伤; 肝再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