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实验研究
【6h】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实际测量法及放射学测量法对髋臼标本的外展角及前倾角分别进行测量并对比,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新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为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个体化植入髋臼假体提供参考。同时通过MSCT新方法与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标本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比较,为解剖学中髋臼标本的实际测量提供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
  方法:
  1、选取30具骨盆标本共6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以骨盆前平面(双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平面)作为参照平面,分别应用实际测量法及放射学方法对髋臼标本的外展角及前倾角进行测量。其中实际测量法采用量角器及数显角度仪两种方法,在自制骨盆三维测量架上进行,排除体位对髋臼测量的影响;放射学方法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X-rayradiography,DR)及MS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
  2、在MSCT测量外展角中,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及达到测量标准化,我们选用在以骨盆前平面为参照的冠状面即平行于骨盆前平面的切面上进行测量;而在用于常规标本测量的髋臼最上缘点(髋臼上极点)切面上,髋臼下极点因髋臼切迹的存在无法准确确定,所以MSCT法于髋臼切迹前缘点层面、后缘点层面分别测量外展角。根据外展角的定义,分别在上述两层面上测量髋臼缘连线与双侧髋臼下缘连线夹角即为髋臼切迹前缘及后缘外展角,并取平均值。实际测量外展角分别于髋臼切迹前缘点层面、后缘点层面及髋臼上极点层面直接测量。DR测量髋臼外展角时,先于DR片上直接描记上极点及下极点,两点连线与双侧泪滴连线夹角即为外展角。
  3、实际测量法及MSCT法测量髋臼前倾角选用以骨盆前平面为参照的横断面进行测量,除选用包括髋臼前缘点及后缘点层面的最大层面(中层面)外,另外选取最大层面的上一层面(上层面)及下一层面(下层面),层厚5mm。根据前倾角定义,将所得切面上的髋臼前后缘点连线与双侧髋臼后缘点连线的夹角的余角作为前倾角,分别在上、中、下三个层面进行测量并计算余角得出前倾角,并取平均值。DR法无法直接测量髓臼前倾角,本研究通过直接测量出髋臼投影的长径(D)和短颈(d),采用Mclaren公式即RA=arcsin(d/D),计算出影像学前倾角(radiographicanteversion,RA),并且应用前倾角转换公式RA=tan-1(tanAA×sinRI),将影像学前倾角转换为解剖学前倾角(anatomicalanteversion,AA),与实际测量法及MSCT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其中公式中外展角(RI)可在DR片上直接测量得出结果。
  结果:
  1、实际测量法与MSCT法于髋臼切迹前缘测得的外展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于髋臼切迹后缘应用三种方法测得的外展角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法于髋臼切迹前缘及后缘测得的外展角均值为(48.61±2.31)°,数显角度仪法测得的外展角为(48.74±3.16)°,量角器法直接测得的外展角为(49.20±3.92)°,三者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DR测得的髋臼外展角为(49.39±3.43)°。
  2、应用实际测量法及MSCT法分别于上、中、下三个层面上测量及计算髋臼前倾角,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法于上、中、下三个层面测量的前倾角均值为(15.82±4.62)°,数显角度仪法及量角器法直接测量的前倾角分别为(16.44±4.82)°、(16.24±4.74)°,三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R法经公式转化后的髋臼前倾角为(16.34±4.92)°。
  3、实际测量法与放射学测量法所测量的髋臼外展角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F=0.78),实际测量法与放射学测量法测量的髋臼前倾角相比,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F=0.78)。MSCT重建法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与实际测量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以骨盆前平面为参照平面,MSCT三维重建新方法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结果准确,为THA提供一种术前准确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新方法,有利于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术前标准化测量和术后准确评价。应用数显角度仪测量为髋臼标本的解剖学测量提供一种准确方便的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